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进展是肿瘤患者在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进展模式,其表现为在抗PD-1/PD-L1免疫治疗后,患者情况恶化,肿瘤加快生长。目前因为其机制尚不明朗及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超进展的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免疫疗法 超进展 PD-1/PD-L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人肝癌细胞自噬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的BEL-7402细胞)、多柔比星组、重组人HMGB1+多柔比星组、抗HMGB1中和抗体+多柔比星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多柔比星组以及3-甲基腺嘌呤+多柔比星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MGB1及NF-κB亚单位p-p65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Ⅰ、LC3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酶标法检测Caspase-9、Caspase-3活性。结果对照组、多柔比星组、重组人HMGB1+多柔比星组、抗HMGB1中和抗体+多柔比星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多柔比星组及3-甲基腺嘌呤+多柔比星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1±0.16)%、(47.80±6.30)%、(31.60±5.68)%、(67.20±6.83)%、(66.60±6.27)%、(68.60±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91,P<0.01),提示多柔比星对BEL-740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重组人HMGB1预处理后,多柔比星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出现减弱;HMGB1表达水平分别为1.17±0.11、1.37±0.15、1.43±0.15、0.70±0.09、1.27±0.12、1.2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0,P<0.01),提示多柔比星作用BEL-7402细胞可使HMGB1高表达,抗HMGB1中和抗体能阻断或减弱这一作用;采用抗HMGB1中和抗体、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及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细胞后,多柔比星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重组人HMGB1+多柔比星组、3-甲基腺嘌呤+多柔比星组p-p65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重组人HMGB1+多柔比星组、抗HMGB1中和抗体+多柔比星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多柔比星组p-p65蛋白表达均低于多柔比星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抗HMGB1中和抗体+多柔比星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多柔比星组及3-甲基腺嘌呤+多柔比星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Caspase-9、Caspase-3活性增强(均P<0.05);加入重组人HMGB1预处理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较单用多柔比星作用时增加(P<0.05),Caspase-9、Caspase-3活性减弱(均P<0.05)。对照组、多柔比星组、重组人HMGB1+多柔比星组、抗HMGB1中和抗体+多柔比星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多柔比星组及3-甲基腺嘌呤+多柔比星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12、0.92±0.07、1.29±0.10、0.51±0.03、0.49±0.06、0.4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01,P<0.01)。LC3Ⅱ表达水平分别为0.24±0.04、0.39±0.04、0.49±0.07、0.23±0.05、0.20±0.06、0.2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8,P<0.01)。结论HMGB1-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可降低肝癌BEL-7402细胞对多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自噬进而下调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有关。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NF-κB 癌,肝细胞 自噬 多柔比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5例ENKTL患者资料,按PINK评分分为低、中、高危3组进行近期疗效比较。按治疗方式将Ⅰ~Ⅲ期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疗+化疗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疗效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确诊时间、临床分期、B症状、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Ki-67、自然杀伤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及治疗方式对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并行log-rank检验,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45例患者中位年龄51岁;Ⅰ~Ⅱ期39例(86.7%),Ⅲ期4例(8.9%),Ⅳ期2例(4.4%);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3.0个月(1.0~36.0个月),血清EBV-DNA阳性率95.6%(43/45);不同危险度组完全缓解(CR)率、进展(PD)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2,P<0.01;χ2=12.217,P=0.002)。Ⅰ~Ⅲ期43例中,单纯放疗组11例,CR 4例(36.3%),部分缓解(PR)3例(27.3%),PD 4例(36.4%);放疗+化疗组32例,CR 23例(71.9%),PR 4例(12.5%),PD 5例(15.6%),两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36)。单因素分析提示,PINK评分、B症状与OS有关(χ2=8.140,P=0.017;χ2=5.545,P=0.019);PINK评分、临床分期与PFS有关(χ2=12.517,P=0.002;χ2=10.016,P=0.002);Cox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4.104,95% CI 1.571~10.725,P=0.004)。结论ENKTL因发病部位特殊,临床确诊时间稍长,EBV-DNA检测阳性率高。有B症状和PINK评分高的患者总体生存差,临床分期晚和PINK评分高的患者PFS时间短;临床分期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INK评分危险分层对患者近期疗效评估有指导意义,对于Ⅳ期患者可采用放化疗结合提高CR率。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临床特征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联合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