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无症状的高危人群中进行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立ASCVD的风险评估技术,在无症状人群中筛选出ASCVD风险程度较高的亚组并进行强化干预,已成为ASCVD一级预防的关键。本文系统阐述了ASCVD传统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和限制性以及可预测ASCVD的多组学和影像学技术的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这些研究将进一步强化ASCVD的预测体系,在无症状人群中实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精准预测。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多组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L)及涡流特点,探讨EL与心脏功能及涡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分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LVEF 40%~<50%,HFmrEF组,56例)及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LVEF<40%,HFrEF组,49例),并匹配同期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VFM技术测量左室内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RFP)、心房收缩期(ACP)、等容收缩期(IVC)及快速射血期(REP)的EL、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结果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各时期EL较对照组减低,且ACP内左室内EL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均P<0.05)。ACP内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漩涡面积、循环强度均较对照组增大,且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均P<0.05)。RFP左室内EL与E/e′呈正相关(r=0.524,P<0.001)。ACP左室内EL与A峰呈正相关(r=0.492,P<0.001),与漩涡面积呈负相关(r=-0.235,P=0.040)。结论VFM技术可用于评估左室内EL改变,HFmrEF及HFrEF患者左室内EL较正常人显著减低,EL与心脏舒缩功能及漩涡面积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心力衰竭 能量损耗 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