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并同时留取PD流出液样本行病原体mNGS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的PD相关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NGS检测和传统微生物培养对PD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时效性和一致性。结果共18例PD相关腹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0.4±15.4)岁,中位透析龄34.0(12.4,62.0)个月。mNGS检测共有17例患者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17/18,高于微生物培养的13/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种检测方法均阳性的患者有12例,其中11例患者检出的致病菌一致;5例微生物培养阴性患者的mNGS检测为阳性,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例(1例同时检出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1例及解脲脲原体1例;1例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而mNGS检测阴性。mNGS检测报告时间显著低于微生物培养[25.0(24.0,27.0)h比89.0(72.8,122.0)h,Z=3.726,P < 0.001]。结论mNGS对PD相关腹膜炎的病原体检测敏感性高,检出致病菌与微生物培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缩短了检出时间,可能成为PD相关腹膜炎特别是难治性腹膜炎病原体识别的新途径。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诊断 宏基因二代测序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由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导致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调的疾病。潘氏细胞(PC)在IBD发病过程中,尤其是在克罗恩病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形态、数量、功能容易受易感基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肠道中,PC通过分泌抗菌颗粒,参与构成干细胞微环境,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和维持肠道黏膜稳态的作用,同时PC的增殖和成熟又是依赖于肠道中的共生菌群。本文介绍易感基因、PC、肠道微生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IBD发生发展的影响。

  • 标签: 潘氏细胞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