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代货币思想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世界的金本位,而中国却是向银本位发展的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另一个是国际金本位不断地演变,而中国货币体系也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货币思想受此两种因素牵扯而议论多出。只有孙中山先生的货币革命思想,在当初颇显异端,却最有实践意义,从而成为日后中国法币改革的核心理论体系。

  • 标签: 近代 货币思想 孙中山
  • 简介:流通数量反映了银元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但由于当时统计资料的分散,更由于地方造币厂为地方利益而滥铸、盗铸及浮报、伪造统计报表,准确详实的铸币数量极难获得,仅能依据现有资料做出一般性的大趋势估计。彭信威先生认为:清末货币总量(包括中外银元、银锭、银角、铜币、纸币等)为20.97亿银元,“全国人口若以四亿计,每人约占五元二角四分”,如果以其中30%的货币在上海流通,则上海流通货币量有6亿元。

  • 标签: 银元 估计 流通领域 铸造 铜元 元和
  • 简介:新加坡黄汉森先生寄来由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出版的新著《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伪满洲国卷》,连夜展读,欣喜万分。汉森先生是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会长。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曾出版过《日治下的马来亚(新加坡)及其货币》,新著为其计划的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余者为《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伪蒙疆区卷》、《华北伪政权卷》、《汪伪政权卷》。

  • 标签: 日伪政权 伪满洲国 新加坡 黄汉森 货币 金融
  • 简介:姚朔民老师寄来日本杂志2000年第六期上加藤正宏先生的文章,对我在中称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蒙疆银行、中央储备银行、冀东银行、察南银行、华兴商业储蓄银行等七家为伪银行不解,他认为"在日本和中国,对于‘伪'银行的理解首先就有所不同.即使退一步讲,按照中国的认识,在前述(如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或中外合办银行)中恐怕也有着应看作‘伪'银行的银行.在上述诸外国银行中,同样可以看到把在半殖民地化的地区作为势力范围来发行纸币的思想.这些银行与由于侵略国日本有关而被作为‘伪'的银行有什么差别呢?这使人产生了初步的疑问."

  • 标签: 中央银行 中国近代 先生 储蓄银行 商业 储备
  • 简介:由江苏钱币学会主编的巨著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涉及发行机构660多个,纸币7000余种,文字166万,全书另附纸币图版346种.这是钱币学学术研究的大事.洋洋洒洒上百万字的巨著,笔者在春节期间日夜披览,在学术探究的喜阅中,终于将此书读完,深有所得,略书所感,就教于方家.

  • 标签: 纸币 钱币学会 中国金融 江苏 春节期间 中国近代
  • 简介:<正>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为了支付战争经费,支撑伪政权的财政而在中国沦陷区发行了大量的公债。这些公债有日元公债,是由日本政府当时在日本发行,而后又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强制推销的;也有的是日本的一些机构或民间组织、企业在中国发行的日元公债;但更多的是日本指使伪政权发行的各种公债。所有这些公债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即日本国内财政困难之时发行的,期限长,标榜利率高。这些公债发行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日本在那个时代发行的公债仅以日元计值的竟然还有约26亿元残留在中国。

  • 标签: 公债发行 发行公债 抗战时期 傀儡政权 未清算 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