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部分教师认为语文作业的布置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殊不知,这一片面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作业完成效率的提高。对此,教师务必要调整观念,对作业内容进行有效调整,突出作业的个性化特征,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TKTX-2016)“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校本作业的开发与设计的实践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 标签: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策略
  • 简介:国内学术界对万德勒的研究作过一些介绍、翻译,但总体来看并不系统,其思想精髓仍需深度探究。万德勒的词类次范畴学说带有原点式的创新性质,他创立动词四分观和抽象名词三分观,明确提出事件名词和名词化的多种途径,影响深远。万德勒的动词四分观对汉语动词的分类具有启发作用,其抽象名词三分观有助于汉语抽象名词的深入研究,其名词化、容器句式理论有利于分析汉语“N的V”结构难题。

  • 标签: 万德勒 词类次范畴 动词四分观 抽象名词三分观 名词化
  • 简介:台湾国语言说词“说”是一个高频词,其中“VP说”里的“说”表现出较多的变异性特征,VP的具体类型也颇为丰富.“说”从实义的言说词逐渐虚化为语缀成分,该过程中重新分析和类推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说”具有标句词性质.“说”的虚化与另一言说词“讲”分担了其部分实义有关.从华语多样性理念来看,可以把台湾国语里虚化的“说”看成华语社区下的不同变异形式.当代华语语法现象的差异性,不能人为扩大,但也不能视而不见,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地去考察,才能把华语语法的比较研究引向深入.

  • 标签: 台湾国语 口语 华语 语料库
  • 简介:两岸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后置性指示标记“这样子”在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颇具特色,男女老少皆用,给人以流行、亲昵的意味。

  • 标签: “这” “那” “这样子” 两岸华语 台湾国语 普通话
  • 简介:本文的两岸华语指大陆晋通话和台湾国语,它们在语用标记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尤其是语气标记的差异更未得到应有的挖掘。语气标记诸多差异表现在: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普通话、台湾国语有着各自的语气标记系统,它们在灵活性、泛用性、语篇功能、位置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第二,从微观使用风格来说,台湾国语里“啦、的啦、喔、耶”颇具特色,是台湾腔的代表,尤其是“喔、耶”更给人以流行的、亲呢的意味,甚至到了无“喔”不成话,无“啦”、无“耶”不成剧(电视剧)的程度;普通话里“呀”自成特色;“是吧、好吧、对吧”等标记用法也非常丰富,而台湾国语则无此用法。第三.从情感倾向来看。台湾国语里“啦、的啦、喔、耶”等标记体现更多的礼貌低值,因此显得亲昵、密切。两岸语气标记的诸多差异可以从语言环境、语言接触、语言政策等方面进行解释。

  • 标签: 两岸华语 语气标记 台湾国语 普通话
  • 简介:虽然诸多词典收录介词“随着”,但是目前未见学者专门论述介词“随着”的句法语义问题。现代汉语“随着”的介词性用法呈增多态势,但“随着”从句的语法意义、结构限制都颇为复杂.留学生较难习得。“随着”从句具有背景化作用,语法化程度较高。“随着”与“越来越”经常共现,可确定为二语教学的优先项目。文章最后基于“深入浅出”原则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 标签: “随着” 介词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 简介:文章在充分占有语料的基础上对“干脆”作一全面的考察。语义方面,“干脆”表示当事人面对一个针对性事件,做出一种果决性选择行为。由于语境的不同,果决性有时表现为消极的极端性与无奈性;有时表现为积极的彻底性与有效性。篇章位置方面,“干脆”句总处于相关选择项的末项位置,且“干脆”有时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干脆”的后续成分丰富,这些成分必须具有主观处置义,主要谓语必须是动词性的而不能是形容词的,且必须是具有主观处置义的自主动词。

  • 标签: 干脆 彻底性 选择 副词 语义 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