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网络分析法在基层官兵中探讨精神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个基层军队单位1 805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功能性胃肠疾病评估采用消化道症状评分量表。精神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激反应量表。采用软件R构建网络并计算中心性和可预测性指标。结果1 805名官兵中1 486名(82.3%)在2周内出现过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但绝大多数为轻度。网络分析显示不同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间存在普遍关联(Spearman相关系数0.31~0.56),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存在关联(Spearman相关系数0.16~0.27),而与饮食、年龄、受教育水平、体重指数等之间无明显关联。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通过应激和消化不良两个节点连接。节点强度的相关稳定性系数为0.75,提示该网络是足够稳定的。结论该研究阐释了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及其各自内在关联性的网络结构特征,发现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节点,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

  • 标签: 胃肠疾病 心理学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2021年12月16至18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秉持传承发展的理念,注重创新与合作,总结我国消化领域最新进展和临床科研成果。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11个分会场;设立院士论坛、主委论坛和专家论坛,共有11个大会主旨报告、15个专家报告、200个专题报告、11场病例讨论、31个青年英文演讲、80个口头发言、503个电子壁报。本次大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全国消化同道呈现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 标签: 消化系病 学术会议 消化病学分会 专题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分为胆囊正常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和胆囊切除术后组,每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分别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比较4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析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89例(22.2%)患有焦虑;胆囊正常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胆囊切除术后组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9.0%(9/100)、19.0%(19/100)、25.0%(25/100)、36.0%(36/100),4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P<0.001);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和胆囊切除术后组的焦虑发生率均高于胆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07、20.90,P=0.042、0.003、<0.001);胆囊切除术后组的焦虑发生率高于胆囊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07)。400例患者中,70例(17.5%)患有抑郁,胆囊正常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胆囊切除术后组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0%(5/100)、10.0%(10/100)、24.0%(24/100)、31.0%(31/100),4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7,P<0.001);胆囊结石组和胆囊切除术后组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胆囊正常组和胆囊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22.90,6.95、13.53;P<0.001、<0.001,=0.008、<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切除、有冠心病病史、食用隔夜菜频率≥3次/周、PSQI量表总分≥8分、GSRS总分≥9分均为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置信区间)分别为4.02(1.60~10.13)、10.01(2.15~46.68)、4.15(1.87~9.19)、4.69(2.58~8.52)、3.02(1.64~5.58),P=0.003、0.003、<0.001、<0.001、<0.001];胆囊结石、胆囊切除、食用隔夜菜频率≥3次/周、食用新鲜水果<200 g/d、PSQI量表总分≥8分、GSRS总分≥9分均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0(1.38~14.06)、4.97(1.54~16.12)、4.23(1.61~11.08)、3.78(1.32~10.85)、5.59(2.78~11.27)、4.19(1.94~9.04),P=0.012、0.007、0.003、0.014、<0.001、<0.001]。结论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胆囊正常者。胆囊切除史是患焦虑和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胆囊结石是患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关注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尤其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治疗。

  • 标签: 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 焦虑 抑郁
  • 作者: 时永全 陈敏 王学红 郑勇 曲波 张晓岚 杨仕明 吴开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宁 810000,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石河子 83200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 150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石家庄 05000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37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使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升高,阻断胃黏膜萎缩和GIM的发展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萎缩。新近研究发现,GIM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临床研究表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对GIM具有显著的逆转效应。本文就CAG诊疗和羔羊胃提取物维B12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制定专家指导意见,以更好地指导CAG和GIM的逆转治疗。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状态。高胃炎评价系统(OLGA)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期(Ⅲ或Ⅳ期)与胃癌高危密切相关。本例患者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1年后仍存在重度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OLGA/OLGIM分期为Ⅳ期/Ⅲ期),属胃癌高危人群。经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1年半后,患者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明显减轻(OLGA/OLGIM分期为Ⅰ期/0期)。现报告该病例,为临床治疗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

  • 标签: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 胃炎,萎缩性 肠上皮化生 胃肿瘤 癌变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规律治疗(110 U/次,3次/d)半年,并于治疗结束后行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胃炎评价系统(OLGA)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期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萎缩和肠化生的逆转有效率分别为45.4%(109/240)和37.9%(91/240),总有效率为62.9%(151/240);OLGA和OLGIM分期从高分期(Ⅲ~Ⅳ期)逆转为低分期(0~Ⅱ期)的有效率分别为53.4%(63/118)和54.5%(36/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补充维生素(≥3次/周)、幽门螺杆菌阴性或根除成功和轻度炎症状态(炎症评分为1~2分)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疗效的提高相关(比值比=1.798、3.730、2.817、4.631,95%可信区间1.055~3.064、1.197~11.627、1.171~6.779、1.480~14.493;P均<0.05),大量食用腌制食品(≥3次/周)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疗效的降低相关(比值比=0.384,95%可信区间0.200~0.740)。结论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对萎缩和肠化生具有较好的逆转作用,并可能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发病风险。

  • 标签: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胃肿瘤 癌变风险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损伤密切相关,其诊断和癌变监测多依赖于胃镜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等血清学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和胃癌风险分层价值。某些药物可以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降低患者的癌变风险。临床上应关注精神心理因素、胆汁反流和胃微生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演进的影响。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性胃炎 肠化生 胃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用药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1 425例UC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时间段将UC患者分为2010至2014年组和2015至2019年组,分析2组UC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用药趋势,再分别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40岁和≥40岁)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010至2014年组和2015至2019年组的UC患者数分别为369和1 056例,缓解患者分别占9.5%(35/369)和12.0%(127/1 056),轻度患者分别占40.4%(149/369)和41.6%(439/1 056),中度患者分别占37.4%(138/369)和28.9%(305/1 056),重度患者分别占12.7%(47/369)和17.5%(185/1 056)。2010至2014年组不同程度的UC患者比例与2015至2019年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至2014年组与2015至2019年组的患者年龄和女性比例[(46.2±15.3)岁比(44.6±30.6)岁,45.8%(169/369)比44.8%(473/1 0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5至2019年组患者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均高于2010至2014年组[分别为96.8%(1 022/1 056)比90.0%(332/369)、29.9%(316/1 056)比14.6%(54/369)、8.4%(89/1 056)比2.4%(9/369)、4.8%(51/1 056)比0.5%(2/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766、33.256、15.315、14.038,P均<0.01)。2010至2014年组与2015至2019年组组内女性和男性UC患者的年龄、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47.2±13.6)岁比(45.3±16.5)岁、(43.1±12.9)岁比(45.8±39.5)岁,88.8%(150/169)比91.0%(182/200)、96.8%(458/473)比96.7%(564/583),13.6%(23/169)比15.5%(31/200)、28.3%(134/473)比31.2%(182/583),2.4%(4/169)比2.5%(5/200)、7.0%(33/473)比9.6%(56/583),0比1.0%(2/200)、5.3%(25/473)比4.5%(26/5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0至2014年组年龄≥40岁的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50.2%(121/241)比37.5%(48/128)],5-ASA使用率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85.9%(207/241)比97.7%(12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12.824,P=0.020、P<0.01);2010至2014年组年龄≥40岁与<40岁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率[13.7%(33/241)比16.4%(21/128)、2.1%(5/241)比3.1%(4/128)、0比1.6%(2/1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5至2019年组中年龄≥40岁的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3.7%(23/630)比46.5%(198/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2015至2019年组中年龄≥40岁与<40岁的患者女性比例和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率[43.7%(275/630)比46.5%(198/426)、96.0%(605/630)比97.9%(417/426)、29.7%(187/630)比30.3%(129/426)、8.6%(54/630)比8.2%(35/4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2010至2014年相比,2015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单中心UC患者数明显较多;UC患者的5-ASA、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均增高;不同性别患者的用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年龄段的UC患者的用药趋势有所不同。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溃疡性 十年 用药趋势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珠海召开。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设立院士论坛、主委论坛和专家论坛,共有9个大会主旨报告、20个专家报告、235个专题报告、12场病例讨论、32个青年英文演讲。今年恰逢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成立40周年,回首消化病学分会艰辛而光辉的历程,展望我国消化事业发展的未来,愿消化同仁们不忘初心整行装,奋楫扬帆再起航!

  • 标签: 消化系病 学术会议 消化病学分会 专题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肠道淋巴瘤的病例,从中筛选原发肠道ENKTL并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0例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原发肠道ENKTL患者34例(16.2%),其中男26例,女8例,中位年龄45(20~69)岁,年龄≤60岁者占85.3%。主要症状:腹痛(76.5%)、腹泻(20.6%)、便血(29.4%)、腹部包块(2.9%),85.3%伴B症状,73.5%血清LDH升高。病变部位:大肠(52.9%)、小肠(29.4%)、大肠及小肠均受累(17.7%)。内镜分型:隆起型(8.8%)、溃疡型(32.4%)、弥漫型(2.9%)和混合型(55.9%)。Lugano分期Ⅰ/Ⅱ期24例(70.6%),Ⅳ期10例(29.4%)。组织病理免疫组化EBER阳性者占94.1%。中位生存时间为60 d。ECOG评分、血清LDH、IPI评分及是否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OS率(P值分别为0.037、0.009、0.002和0.000)。结论原发肠道ENKTL多见于青中年男性,以腹痛最多见,常合并B症状,血清LDH多异常升高,病变多位于大肠,病灶主要呈混合型或溃疡型。IPI评分低危、无并发症者OS率较高。

  • 标签: 原发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国际预后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至12月于西京医院就诊的30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和CAG伴肠化生组,每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估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G组和CAG伴肠化生组焦虑发生率均高于CNAG组[分别为64.0%(64/100)、53.0%(53/100)、34.0%(34/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07、0.001,P均<0.05);CAG伴肠化生组抑郁发生率高于CNAG组和CAG组[分别为24.0%(24/100)、15.0%(15/100)、13.0%(1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08、0.045,P均<0.05)。CAG伴肠化生组LES负性事件评分高于CNAG组和CAG组[分别为0分(0分,6.75分)、0分(0分,1.00分)、0分(0分,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9、-3.022,P均<0.05)。CNAG组、CAG组和CAG伴肠化生组LES评分≥20分(精神压力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0%(8/100)、9.0%(9/100)、18.0%(18/100)]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男性和<50岁患者中,CAG伴肠化生组的抑郁发生率和LES评分≥20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CNAG组[22.5%(9/40)比9.6%(5/52)和47.5%(19/40)比16.2%(11/68);22.5%(9/40)比7.7%(4/52)和20.0%(8/40)比4.4%(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15、0.001、0.043、0.013,P均<0.05)。CNAG组和CAG伴肠化生组EPQ评分中精神质、内外向、稳定性和掩饰性分量表评分均以正常(43.3~56.7分)居多,分别占62.0%(62/100)和45.0%(45/100)、56.0%(56/100)和44.0%(44/100)、54.0%(54/100)和44.0%(44/100)、59.0%(59/100)和45.0%(45/100);CAG组、CAG伴肠化生组内外向和掩饰性量表评分偏高(>56.7分)患者比例均高于CNAG组[分别为48.0%(48/100)、23.0%(23/100)、4.0%(4/100)和46.0%(46/100)、21.0%(21/100)、7.0%(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01、0.001、0.001、0.004,P均<0.01)。结论焦虑与CAG和肠化生密切相关,而抑郁与肠化生相关。男性和<50岁的患者中,抑郁、负性事件和精神压力大与肠化生的关系更显著。精神质、外向型、情绪不稳定、掩饰倾向的精神特征与CAG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胃炎 萎缩 肠上皮化生 心理特征 精神特征
  • 简介:摘要IBD的肠外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各个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亚临床型肺部损伤,表现为影像学或肺功能检测中偶然发现异常。虽然临床上有意义的IBD相关肺部疾病不常见,但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的IBD患者却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故临床医师需高度警惕。IBD累及呼吸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IBD自身因素相关,亦可能与IBD治疗药物诱发相关,临床上较难区分,若患者停药后呼吸系统症状迅速缓解则提示多由药物诱导所致。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肠外表现 呼吸道 治疗药物
  • 作者: 李焱 陈敏 赵宏亮 李增山 李世森 吴开春 时永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宁 810001(现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但多数疾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难度。本例患者病史长,以口腔、外阴和回肠末端溃疡为主要表现,先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经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最初考虑白塞病可能,最终诊断为CD,经积极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 标签: Crohn病 回肠末端溃疡 白塞病 肠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