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MA)合并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致不同结局,以提高SMA合并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SMA合并肺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统计住院SMA患儿的年龄、分型、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类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描述住院期间SMA患儿的肺部感染病原及治疗情况。总结并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SMA患儿的机械通气方式、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8例1型患儿病情较重,多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及肺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9.8±30.3) d,较5例2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8±2.2) d]长(t=2.318,P=0.041)。选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6例SMA患儿均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长期并更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51.3±25.3) d,较4例使用无创通气患儿[(7.5±2.4) 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P=0.009)。3例气管插管的患儿通过积极的呼吸道清理术,病情稳定后(体温正常;空气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94%;胸片无炎症;吸痰频率少于4 h 1次)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过度至无创通气。3例出院时无需白天无创通气的患儿在完善多导睡眠监测后,结果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出院后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均未因重症肺炎再次住院。结论选择气管插管治疗的SMA合并肺炎的患儿,应在病情稳定时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通气,以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出院时已脱离无创通气的患儿应完善多导睡眠监测,若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出院后应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以降低因重症肺部感染再次住院的风险。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影响所有人群,尤其是儿童健康的世界性健康问题。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状态是儿童哮喘治疗的目的之一,而目前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尚缺乏客观、有效、简便的方法,这对哮喘的管理带来一定挑战。现就目前常用的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方法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在评估哮喘控制水平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认识与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舒张试验 哮喘控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地区儿童中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谱。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入组3类患儿:有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流行病学史的ARI组(疑似病例组),无2019-nCoV相关流行病学史的ARI组(单纯ARI组),既无流行病学史也无呼吸道感染、但因其他疾病需住院治疗的排查组(非ARI组),每组预计纳入至少30例。疑似病例组同时采集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标本,单纯ARI组及非ARI组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所有标本同步应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ARI多病原核酸检测。单纯ARI组与2019、2018年同期的ARI患儿多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至2020年2月20日总计入组244例患儿,男139例、女105例,年龄(5±4)岁,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疑似病例组(69.4%,25/36)与单纯ARI组(55.3%,73/132)均有较高的病原检出,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最高[19.4%(7/36)、17.4%(23/132)];其次是人偏肺病毒[16.7%(6/36)、9.8%(13/132)];非ARI组病原检出率较低(11.8%,9/76)。2019年同期ARI患儿病原阳性检出率为83.7%(77/92),以呼吸道合胞病毒A(29.3%,27/92)为最高,然后依次为流感病毒H1N1(19.6%,18/92)及腺病毒(14.1%,13/92),与2020年单纯ARI组的3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32,5.3%;0;5/132,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346、28.083、7.848,P均<0.01);2018年同期ARI患儿病原阳性检出率为61.0%(50/82),以人博卡病毒(13.4%,11/82)及腺病毒(11.0%,9/82)多见,与2020年单纯ARI组人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5/13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6,P=0.009)。结论在非高风险地区,即使在有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前提下,非家庭聚集性发病或非密切接触的儿童感染2019-nCoV的可能性仍很小;与既往同期患儿ARI的病原以病毒为主不同,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肺炎支原体占了病原谱的首要位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原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