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喻梦茹 杨冠恒 刘光辉 曾溢滔 薛燕 马晴雯 曾凡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200040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上海200025 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来源的供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体内移植后生成血小板(PLT)的差异因素,进而为解决临床上HSCs移植后PLT重建不良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Ficoll分离技术分别从孕14.5 d(E14.5)胎肝(FL)和8周龄小鼠骨髓(BM)中分离HSCs及其下游髓系和淋巴系细胞,即单个核细胞(MNCs)总和,移植入清髓辐照后的受体小鼠胫骨骨髓腔内,构建造血重建FL-MNCs和BM-MNCs小鼠移植治疗模型。定期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血常规指标。通过流式细胞方法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内的嵌合率及PLT形成上游细胞。进一步利用磁珠分选FL-MNCs和BM-MNCs供体细胞中CD41+巨核细胞,并诱导PLT生成。另外,通过定量RT-PCR检测两种来源的CD41+巨核细胞的PLT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FL-MNCs移植组和BM-MNCs移植组的血常规参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PLT均在移植后第4周恢复正常水平,受体的血细胞基本由供体细胞替代。FL-MNCs移植组比BM-MNCs移植组受体小鼠的PLT水平上升更快,移植后第4周FL-MNCs组和BM-MNCs组的PLT水平分别为(1.45±0.37)×1012/L和(1.22±0.24)×1012/L,P<0.05。同时,FL-MNCs中含有更高比例的Lin-Sca-1+c-Kit+造血干细胞(FL-MNCs为7.60%±1.40%,BM-MNCs为1.10%±0.46%,P<0.01)、Lin-Sca-1-c-Kit+CD41+CD150+巨核祖细胞(FL-MNCs为3.05%±0.22%,BM-MNCs为0.15%±0.02%,P<0.01),以及CD41+CD42b+成熟巨核细胞(FL-MNCs为1.60%±0.06%,BM-MNCs为0.87%±0.11%,P<0.01)。体外功能性研究发现胎肝来源的FL-MNCs-CD41+巨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后可更快地生成前血小板样细胞,第3天即有前血小板样细胞形成,第5天有明显PLT形成,而骨髓来源的BM-MNCs-CD41+巨核细胞第5天仍没有前血小板样细胞形成。FL-MNCs-CD41+能表达更高水平的PLT生成相关基因Mpl(3.25倍)、Fog1(3倍)和Gata1(1.5倍)(P<0.05)。结论FL-MNCs具有更好的受体血小板植入效果以及更快的体外PLT分化速率,这可能与FL-MNCs细胞组成中较高比例的巨核细胞数量及其Mpl、Fog1和Gata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这些供体细胞特征的因素分析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LT重建不良提供供体细胞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小板 巨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在数据信息呈指数增长的时代,数据存储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穿孔卡片到现在普及的U盘和充满潜力的云存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存储的方式和架构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在互联网时代,可靠的大数据加上坚实的网络平台和框架正帮助各行各业迈向工业革命4.0的同时加速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尤其是健康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本文将介绍并比较DAS、NAS和SAN三种主流存储技术,并简单介绍医学检验实验室基于NAS技术在网络存储的应用。

  • 标签: 网络存储技术 NAS DAS SAN
  • 简介:摘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主要包含样本信息登记与签收、检验结果录入、报告审核与打印、统计分析等功能。[1]LIS的应用使得检验人员的工作得以简化与标准化,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得医疗工作高效地开展。该系统除了常规应用于医院检验科的日常操作,对医学检验实验室来说也很有效,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等,要建立符合标准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

  • 标签: 医学检验实验室 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
  • 作者: 李泽许 马晴雯 曾凡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 200025
  • 简介:摘要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 DS)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患儿通常表现出严重的出生缺陷及发育异常。令人意外的是,DS患者不易患实体瘤,但高发血液疾病,尤其是暂时性骨髓增生异常(transient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TMD或者transient abnormal myelopoiesis,TAM)、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这3种血液疾病在DS患者中发病率远高于常人,其发病机制不仅与21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拷贝数增加现象相关,其他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表达也参与其中。本文针对DS患者常发血液病的临床症状及近几年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DS血液疾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同时期望有助于该类特殊人群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暂时性骨髓增生异常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