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现状及影响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的原因,探讨激励他们参与的措施。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65家机构的617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完成问卷内容录入和收回。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对不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意愿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7% (578/617)的医务人员认为健康科普重要,其中有90.7% (524/578)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投入到该项工作中,高于认为健康科普重要性一般的医务人员中愿意投入该项工作的比例[73.7%(2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01)。有89.6% (553/617)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投入到健康科普这项工作中来,但其中仅31.1% (172/553)的医务人员愿意每周投入1h以上的时间进行健康科普,不愿意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个人科普能力不足和单位无激励措施,分别占比75.0% (48/64)、42.2% (27/64)和21.9% (14/64)。平均52.6% (325/617)的医务人员不清楚其所在单位科普相关政策、经费资助和激励政策等。结论天津市医务人员认同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但健康科普参与度有待提高。建议有关部门优化组织管理,统筹安排日常业务工作与科普工作,加大科普宣传与能力培训,给予政策支撑及经费保障,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及积极性。

  • 标签: 天津市 医务人员 健康科普 认知 现状调查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中盛凯新《PEM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关爱平台》于2020年2月18日—4月3日疫情流行期间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症状群量表、疫情压力指数量表、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的调查,问卷回收后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暴露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睡眠质量,采用及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来自23个省份的24 845份问卷,有效问卷24 687份,回收有效率99.36%;疫情影响下,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医务人员分别占比50.58%,51.37%,抗压能力较差及很差医务人员占比16.11%,睡眠质量较差及很差医务人员占比71.78%;焦虑与抑郁、抗压能力及睡眠质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0.787、0.667、0.486,均P<0.001),抑郁与抗压能力及睡眠质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0.709、0.586,均P<0.001),抗压能力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r=0.45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参与状况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焦虑水平(P均<0.001);性别、学历、工作岗位、职称、抗击疫情参与状况的不同影响医务人员的抑郁水平(P<0.001);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参与状况的不同影响医务人员的抗压能力(P<0.001);年龄、性别、工作岗位、抗击疫情参与状况、职称的不同影响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均P<0.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较差,且可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辅助医务人员加强自我认知,也可为管理部门提供一定心理疏导数据和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心理健康状态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作者: 刘涛 刘静 韩承 刘义涛 曾强 顾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研究所,天津 300011,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研究所,天津 300011,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 300070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天津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岗位工人职业接触噪声现状,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和听力的影响,并对噪声岗位工人进行听力损失风险评估。方法于2021年5月,以整群抽样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3 516名工人进行《噪声作业工人调查表》调查,对其所在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噪声检测,按是否接触噪声作业分为接噪组和接噪组。比较两组工人之间的一般特征、听力情况、神经系统症状,并对接触噪声工人进行听力损失风险评估。结果接噪组工人758人,年龄(26±5)岁,接触噪声工龄3.0(2.0,6.0)年;接噪组工人2 758人,年龄(25±6)岁,工龄2.0(1.0,4.0)年;两组作业工人文化程度、工龄和记忆力减退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98、38.70、5.20,P<0.05);接噪组工人随着工龄增加,失眠多梦、多汗乏力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16、7.99,P<0.05)。各噪声岗位工人工作至50、60岁时发生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分级均为可忽略风险,冲压、焊装噪声岗位工人工作至60岁时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均为低风险。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接触的职业噪声会对其神经、听觉系统产生一定危害,应采取噪声防护措施降低其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神经系统 听力损失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天津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方法于2021年3月,以2016至2020年纳入放射性疾病监测项目的2 068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工龄、年份、医疗机构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2 068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中,男性1 406人次(67.99%),女性662人次(32.01%),年龄44.6(39.2,50.3)年,工龄10.5(4.3,14.6)年,40~49岁和≥50岁年龄组个人年有效剂量高于30~39岁年龄组,5~9年工龄组高于工龄<5年组,10~29年工龄组高于5~9年工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64 mSv,个人年有效剂量<0.50 mSv/a者1 976人次(95.6%),集体剂量分布比SR0.5为41.1%。不同年份个人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23,P<0.05)。三级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高于二级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三级医疗机构、40~49岁、≥50岁年龄组和5~9年、10~29年工龄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危害防护。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人均年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