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奖励小红花对提高儿童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静脉穿刺的儿童8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对A组儿童进行沟通,以阿姨、XX妈妈的态度与其对话,对患儿进行表扬,穿刺前给予小红花奖励;B组也以阿姨、XX妈妈对其表扬,但无小红花奖励,对其进行静脉穿刺。运用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奖励小红花在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结果:A组患儿在奖励小红花后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94.25%较B组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85.75%有明显提高,同时A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3.25%较B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84.00%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首次静脉穿刺儿童进行奖励小红花制度,有利于提高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

  • 标签: 奖励 小红花 儿童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为评估超声下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ipohypertrophy)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98例符合标准的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超声筛查皮下脂肪增生情况。85.1%(424/49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下脂肪增生,皮下脂肪增生平均径为(5.62±2.49) mm。与HbA1C≤7%组相比,HbA1C>7%组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径>5 mm比例增高(69.7%对81.3%, 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了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后,皮下脂肪增生径>5 mm组HbA1C仍显著高于径≤5 mm,提示皮下脂肪增生径可能是HbA1C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16,95%CI 1.104~2.668, P<0.05)。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的形成是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 标签: 皮下脂肪增生 超声 HbA1C 糖尿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自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到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抽号分为各50例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施以常规性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对照组基础之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施以护理治疗前后的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QDL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之后,患者的SDS、SAS以及QDL评分均有很大程度改善。且对照组评分相较观察组明显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里护理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病症 SDS评分 SAS评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关系。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200例行亲体肝移植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的病历资料,术后1周内由床旁超声多普勒观察术后早期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缺血再灌注后1 h 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用于术后早期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D评分、肝脏冷缺血时间和再灌注1 h时ACT是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诊断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2(0.934~0.983),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80.2%,最佳截断值为228.5 s。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是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ACT≥228.5 s可减少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凝固 肝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