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2~4aN0-3M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 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 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后分别有24例(4.9%)和17例(3.4%)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367)。围手术期化疗组中位OS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65个月比45个月,HR:0.74,95% CI:0.62~0.89,P=0.001);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PFS也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56个月比36个月,HR=0.72,95% CI:0.61~0.85,P<0.001)。亚组OS和PFS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能从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均P<0.05);45岁以上年龄(P<0.05)和正常体质量(P<0.01)患者获益明显,cTNMⅡ期和Ⅲ期患者有获益趋势或者显著获益(P<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获益不明显(P>0.05);胃体、胃窦部位肿瘤获益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得分匹配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在我国,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中,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占大宗。D2根治性手术及其术后辅助化疗已取得了普遍的共识,该治疗策略明显改善了LAGC患者的预后,但是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50%~80%),致使远期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治疗,特别是术前新辅助治疗(NAT)能否提高LAGC疗效,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AT主要定义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旨在使肿瘤临床降期,提高根治手术切除率;减灭微小转移灶,并检测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然而,对于LAGC患者能否从NAT中生存获益,仍存有争议并缺乏高度共识。本文回顾与分析了LAGC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特别列举了诸多高水平临床研究的结果;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围手术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成效。当我们继续实施NAT并期待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必须再次强调R0根治性手术才是治愈LAGC患者最重要的手段。

  • 标签: 胃肿瘤,局部进展期 围手术期治疗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是指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目前胃癌的临床诊治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以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为宗旨,以基础研究为基本手段,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途径,加强转化医学研究,是进一步提高胃癌总体疗效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瑞金医院团队转化研究经验出发,对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复发转移的预测、分型标准、化疗评估、肿瘤异质性、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研究平台的建立等目前胃癌转化医学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胃癌血清标志物、胃癌特异性抗体研究以及改善胃癌药物输送手段等转化研究,分享作者的看法。

  • 标签: 胃肿瘤 转化医学 生物学标记 抗体 药物载体
  • 简介:摘要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理念,主要针对进展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容易被疏忽或未得到充分重视的临床问题,提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将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机整合,避免因多学科参与而缺乏有效衔接的状况。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工作,应始终围绕如何提高根治手术的效率、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为唯一目标。本文拟结合目前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诊疗中一些薄弱环节与问题,提出全程管理中应重视的若干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临床分期与评估:通过内镜与影像学诊断进行正确的术前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是实施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必备条件。(2)腹腔镜探查的临床意义与指征:腹腔镜探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微小转移灶,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对于已浸润至浆膜或怀疑腹膜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该常规施行术前腹腔镜探查。(3)应充分重视术前新辅助治疗:近年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使大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获益;因此,对于cTNM Ⅲ期与ⅣA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积极开展新辅助治疗。(4)有效预判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内镜、多层螺旋CT扫描、PET-CT和液体活检等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联合或分别应用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5)有效预防术后腹膜转移:术中腹腔内大量盥洗、新辅助腹腔内与全身联合化疗、腹腔内温热化疗、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与常温腹腔内化疗等都被证实对于预防腹膜转移复发有一定疗效。(6)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评估与TNM再分期的重要性:关键的病理指标是肿瘤退缩程度(TRG)和ypTNM,特别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转移数量;对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达到TRG 0级或ypN0者,其预后常可与cTNMⅠ期患者相媲美。(7)重视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重要部分。近来若干研究证实,与单药口服相比,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降低D2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与死亡风险,特别是cTNM Ⅲ期患者。(8)强调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积极给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完成必须的化疗疗程并最终改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进展期 围手术期治疗 全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腹腔镜诊断的价值和腹腔内联合全身双向化疗(BIP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既往接受胃癌D2根治术,无同时性远处转移;(2)胃癌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3)除腹膜复发转移外,无其他远处转移征象;(4)年龄18~75岁;(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评分≤2分;(6)治疗前评估认为可耐受手术和化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连续收治且符合上述标准的8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2(38~68)岁。8例患者先接受腹腔镜或者剖腹探查,参照Sugarbaker腹膜癌指数(PCI)和日本胃癌研究会制定的胃癌腹膜转移分级进行评估,于下腹部皮下埋置腹腔化疗泵,接受21 d为1疗程的化疗。化疗第1和第8天,经化疗泵向腹腔内输注紫杉醇(20 mg/m2),并经静脉输注紫杉醇(50 mg/m2);同时,连续14 d每日口服替吉奥(80 mg/m2),休息7 d。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15日。结果8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患者中,1例由于存在完全性结肠梗阻,接受剖腹探查+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其余7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探查并明确诊断腹膜复发转移;2例同时伴有卵巢转移者接受腹腔镜下双侧附件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7.5(1.5~39.0)个月,BIPS中位疗程数为11(1~30)个疗程,BIPS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BIPS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中3~4级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1例和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BIPS治疗相关的死亡。胃癌术后的总体生存的中位时间为40.0个月。结论腹腔镜探查用于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的诊断安全、可行;BIPS对胃癌腹膜复发转移的治疗有效且安全。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化疗 腹腔镜
  • 简介:胃癌属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新增病例近100万;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与第二位[1-2];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我国胃癌病例众多,但早期胃癌仅占10%左右,少数胃癌临床中心达到20%~25%,仍远低于日本、韩国50%~70%的水平。

  • 标签: 胃癌 转化治疗 腹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