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优化1,4-丁二醇(BDO)的化验条件,以提高其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重复性。对目前常用的BDO化验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提出了优化BDO化验条件的策略,包括样品准备、分析方法选择、标准曲线建立、控制变量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标签: BDO 化验条件 精确性 重复性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原子吸收法(火焰法)结合分光光度计在丁炔二醇中Cu2+离子测定方面的优点。通过比较其他分析方法和技术,发现原子吸收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速度快和成本较低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该方法成为准确测定丁炔二醇中Cu2+离子含量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原子吸收法 火焰法 分光光度计 丁炔二醇 Cu2+离子
  • 作者: 李云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宣城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安徽宣城242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20,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20,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记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3.90±0.19)天及治愈时间(6.90±1.7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3±1.05)天及(15.80±1.67)天,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观察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为(670.49±38.98)ml/d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可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讨论:临床为肠梗阻患者实施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同时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肠梗阻;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所以引发的危害,接着分析了食品标准化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食品标准化 食品质量安全 保障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食品不仅是生计、健康和安全的来源,而且通常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必须对食品进行适当监管,测定样品,改进食品质量控制。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并通过了一系列食品控制和管理标准和条例。但是,我国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本文对食品作了简要监督与抽检检测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为食品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食品监督 抽检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时代的变革促使思想发生改变,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发展,对地理教学的培养方向进行了优化,需要通过地理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方向。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和调查等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 标签: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实践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食品卫生一直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紧密的关联,而科学、合理地展开食品检测,则可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在实际的检测中,需合理选择检测技术,如液相色谱技术等,也需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检测质量,尽量缩小检验结果偏差,以充分发挥食品检测效能。

  • 标签: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食品质量安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重症病毒性肺炎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乌司他丁对患者免疫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纳入 74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死亡 19例( 25.7%) ;治疗组 36例,第 7天 CRP( 46.2±32.8) mmol/L、 HLA-DR( 60.02±12.08) %、 T-CD4+( 422±87) cell/L与第 0天的( 123±59.8) mmoL/L、( 41.22±15.90) %、( 220±54) cel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与对照组的( 34.1±11.8) mmol/L、( 42.06±14.08) %、( 326±69) cel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81、 2.603、 2.527, P<0.05)。治疗组 28 d死亡 9例( 25.0%), VAP发生率为 21.77‰,低于对照组的 10例( 26.3%)( χ2=4.432, P=0.028)、 42.12%( χ2=0.017, P=0.897)。 结论 乌司他丁能改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 VAP发生率,但无法改善预后。     [关键词 ] 重症病毒性肺炎 ;免疫干预 ;乌司他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ulinastatin in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of severe viral pneumon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ulinastatin on immunit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 74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pneumonia were included, 19 (25.7%) died; There are 36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6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6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6 patients in the seventh day of CRP (46.2 ± 32.8) mmol / L, HLA-DR (60.02 ± 12.08), t-cd4 + (422 ± 87 ± 87) cell / L on the seventh day and (123 ± 59.8) mmol / L, (41.22 ± 15.90)%, (220 ± 54) cell / L (P < 0.05), and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34.1 ± 11.8) mmol / L, (42.06 ± 14.08)%, (326 ± 69) cell / L / L of the control group (t = 1.1.1.1.1.1.8) mmol / L, (42.06 ± 14.08 ± 14.08)%, (326 ± 69 781 2.603、 2.527, P<0.05)。 The incidence of VA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1.77 ‰,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6.3%) (χ 2 = 4.432, P = 0.028) and 42.12% (χ 2 = 0.017, P = 0.897). Conclusion Ulinastatin can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pneumonia,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P, but can not improve the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 5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难治性腹水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 2018年 02月 -2019年 12月,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托伐普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显效改善人数为 40人,占比 68.97%,有效改善人数为 16人,占比 27.59%,无效人数为 2人,占比 3.45%,总治疗有效率为 96.55%; 58例患者出现口渴、口干等轻微药物不良反应人数为 2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45%。结论 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难治性腹水的过程中应用托伐普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标,同时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流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2005—2007年RICU收住患者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RICU277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2.49%)、不动杆菌(23.47%)、肺炎克雷伯杆菌(20.22%),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和大肠杆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结论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仍高度敏感,掌握和了解RICU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耐药监测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8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患者例数为44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消极情绪。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VAS分数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VAS分数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经系统性护理后可缓解自身疼痛,而后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2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9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84株,占72.57%;革兰阳性球菌523株,占27.43%。检出率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