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0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激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局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6.3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2.7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治疗中,局部激素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突发性耳聋耳鸣 激素 局部 全身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 作者: 李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700)【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52-01麻醉药物属于临床医疗活动当中一种不能缺少的特殊药品,目前使用的麻醉药种类较多,且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国家在麻醉药物管理方面也十分严格。较多麻醉药物于连续和大剂量使用后可导致药物依赖性,并形成隐癖,因此,明确规定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意义重大。本文就不同种麻醉药物的药物治疗学、药代动力学、用药注意事项和各类药物相互作用开展对比研究,同时对各类麻醉药临床要求进行总结和分析。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麻醉药物主要包括芬太尼、哌替啶以及吗啡等,因较多药物存在一定成瘾性,在长时间和大剂量使用下患者易出现耐药性,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给患者治疗工作的的开展造成较大不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麻醉师充分掌握不同麻醉药物临床适应症、使用要求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而在合理用药前提下,协助患者顺利安全度过整个围手术期,尽可能减少麻醉药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对不同种类麻醉药应制定出严格使用标准[1]。本文就不同麻醉药临床要求开展对比分析,为临床麻醉药物的应用提供出重要依据,现总结如下:1药代动力学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一定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药物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等过程中,临床用药时需充分了解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吸收与分布规律、患者能否耐受药物、患者对疼痛敏感度等[2]。麻醉药物通常无特殊吸收途径,采取常规的给药途径均可吸收,但给药方式不同,人体吸收度也不尽相同,需要依据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安排,麻醉药物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当中,同时肾脏、肠道与肺脏与有一定代谢功能。因此,给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时需特别谨慎。此外,一些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此,给孕妇用麻醉药时也应谨慎。2药物治疗学2.1药物选择不同麻醉药适应症不同,对疾病不同患者应合理选择药物,例如晚期癌症伴剧烈疼痛者,首选哌替啶口服,其带来的呼吸抑制程度及成瘾性较低。吗啡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限制,对于哌替啶不能缓解疼痛者,可作后补药物使用。目前临床对于体质较弱中老年人暂无合适麻醉药与麻醉方式,具体用药需麻醉师依据自身经验,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2.2给药途径口服是目前的最佳给药方式,易被患者接受,同时经肝脏代谢,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目前有关芬太尼已有头皮贴剂,最受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 CPT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胸廓切开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肺癌和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阶段。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Ⅰ组,173例)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TIVA,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170例)接受0.8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维持BIS在40~50。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对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统计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PTS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疼痛特征和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员组成和围手术期参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镇静和咳嗽状态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CPTS及触痛发病率、术后6个月新发疼痛发病率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NRS评分、主要疼痛特征(针刺痛和酸痛)、止痛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IVA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可降低CPTS的发病率。

  • 标签: 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酒精中毒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麻醉处理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酒精中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麻醉处理。结果本组病例麻醉过程中无死亡。术毕13例呼吸恢复良好,拔除气管导管送回病房,4例呼吸恢复欠佳带管回病房,接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气管切开后送回病房。结论针对酒精中毒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麻醉处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基本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麻醉处理 急性酒精中毒 颅脑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是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术中内镜对患者咽喉、胃肠腔的长时间刺激以及医疗器械对患者消化道管腔的长时间刺激等,都会增加患者不适和痛苦感,需通过有效的麻醉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感。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麻醉方式较多,本文就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进行简单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无痛人流患者448例进行分析研究,均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异丙酚 麻醉 无痛人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常见的两种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术式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的188例肛肠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肛周神经阻滞术,对照组患者实施肛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药效时间以及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药剂量以及起效的时间等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剂量以及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神经阻滞相比较肛周浸润麻醉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等特点,且此方法简单、安全,因此值得在肛肠手术中大规模使用。

  • 标签: 肛肠疾病手术 肛周神经阻滞 肛周浸润麻醉 镇痛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