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蒋碧微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她和悲鸿先生同是江苏宜兴人。我叨为他俩的同乡,并和蒋碧微有过几次交往。近读蒋碧微《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两本回忆录,不禁泛起数点往事涟漪。

  • 标签: 蒋碧微 徐悲鸿 张道藩 国民代表大会
  • 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名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故园情浓,乡思无已,其实张大千自有一番隐衷。1948年12月,筹备已久的“张大千画展”在香港举行。张大千带着新娶的第四夫人徐雯波去了香港。画展无日不是人头济济,艺坛人士惊叹张大千高超的艺术水平。张大千夫妇在香港迎来1949年新年。1月底,内地传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当他听到古都完好,未受战火破坏,欣喜不已,佩服共产党的高明决策。2月底的一天,一位贵宾来到九龙亚皆老街张大千的临时寓所。来者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寒暄后,何香凝说明来意。新政协即将在北平召开,她应邀出席。去北平时准备带一点礼物馈赠毛泽东。考虑再三,一般礼物都嫌俗套,只有带

  • 标签: 张大千 毛泽东 敦煌壁画 中国画 国民党 巴西
  • 简介:曾任《中央日报》总编、《申报》副总编的报界奇人卜少夫,于2000年11月4日,在香港逝世。卜少夫是江苏江都人,1909年出生,经历漫长曲折,享年92岁。由卜少夫独力支撑创中国期刊史的奇迹,长达56年又10个月的《新闻天地》杂志,在卜少夫去世前一月停刊。卜少夫自己说:“我为《新闻天地》尽瘁一生。”幼有新闻天贼陈布雷所倚重卜少夫自幼就有从事新闻事业的天赋。据卜乃夫(即作家无名氏,卜少夫之四弟)说,卜少夫在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时,才十几岁,就创办了《雪花报》,以后又办《活跃》周报,成为当时南京最“活跃”的刊物。1929年,卜少夫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当时胡适任校长。一学期后,转人中华艺术大

  • 标签: 新闻事业 《申报》 天地 蒋介石 中华艺术 《民国日报》
  • 简介:2000年6月19日,著名作家、文学大师柯灵(高季琳)走完了他91年不平凡的人生。柯灵──一位高风亮节的文坛前辈,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璀璨的篇章。这里撷取柯灵在抗战前后的片断,以飨读者。受聘《文汇报》主持《世纪风》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抗战前,从1931年到1937年,有6年多时间柯灵在电影界工作,先后供职于明星、天一、联华三个电影公司,和夏衍、阿英、郑伯奇、尘无等左联“电影小组”的成员在一起为进步电影事业工作着。上海抗战发生,联华公司毁灭在战火中,柯灵转移战线,进人新闻界。1938年早春,上海已沦为“孤岛”。腥风血雨,刀光剑影。徐铸成。严宝礼等人,以英商克明

  • 标签: 《文汇报》 柯灵 抗战前后 张爱玲小说 国民党 周报
  • 简介:1942年,是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流年不利的一年。这一年,在极短的时间里,《中央日报》发生两起风波,都因抢发新闻出了差错。风波所及产生领导层的大换班,从社长到总编以及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撤职的撤职,辞职的辞职,众多人员纷纷落马。起因于发布废除中美不平等条约的消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愤起抗日。抗日战争进行的最初三个年头,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姑息怂恿态度,甚至将战争必需的物资卖给日本。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在蒙受重大损失后,才醒悟过来,与正在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结盟共同抗日。美国当时的罗斯福总统,

  • 标签: 陈布雷 蒋介石 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2年 新闻 国民政府
  • 简介:“五四运动带来的这场大运动,对我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曹聚仁这一自述,高屋建瓴地说明了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事实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1919年席卷全国、冲击浙江省一师的五四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师学潮,也许曹聚仁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不仅当时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袖,后来更不能成为名教授、名学者、名记者、名作家。这并非臆测之词。五四把曹聚仁推到时代的波峰浪尖……舟遇施存统 初读《新青年》1915年秋天,曹聚仁从故乡浦江来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这时尽管国内外风云变幻,校园里却非常平静。同学们都埋头读书。对校舍宽敞、名师荟 萃、图书馆藏书丰富的读书环境,曹聚仁喜不自禁,他用功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

  • 标签: 曹聚仁 “五四”前 学生自治会主席 施存统 经亨颐 五四运动
  • 简介: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浦江县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凇沪战役、台儿庄大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 标签: 曹聚仁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婚恋 《南洋商报》 《循环日报》 祖国统一事业
  • 简介:苏青在人间的最后几年,门庭冷落,无人上门。细究起来,这并非全是人情势利,着眼于苏青的贫穷,而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曾被囚禁过的苏青就像是带菌者,

  • 标签: 苏青 带菌者 人生 原因 人情 张爱玲
  • 简介:他先后在《申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等有影响的大报任总编辑,又自己创办《救国日报》。他有"龚大炮""湖南怪物"之称,不畏权贵,出言狂妄,口无遮拦,骂过很多人,扬言不怕上雨花台。他一直追随蒋介石,曾担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抗战中坚决抗日,宣扬抗战必胜。他又坚决反共,是反共的死硬派,投蒋所好,写过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印数甚巨。

  • 标签: 陈应 《世界日报》 李宗仁 某年某月 国大代表 跑来跑去
  • 简介:"淑珍号"海员歼敌记[江苏]李伟1943年,抗日战争的第六个年头。怒潮接天的茫茫南海上,发生一起中国海员智歼日寇、从日寇手中夺回"淑珍号"的英勇故事。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三易主人1941年秋天,上海浦东船厂。船坞里,一艘5000吨货轮就要在9月6日下水...

  • 标签: 海员 全部船员 国民政府 副船长 慰安妇 海南岛
  • 简介:本刊每期都有不少文章被海内外报刊转载。转载文章应遵守有关的法律和规定,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无需在此多言。但像香港《前哨》月刊那样恣意篡改原作的偷天换日手法,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和顿生厌恶之感。请看本刊作者李伟先生《曹聚仁的最后岁月》(刊《世纪》一九九七年第一期)一文的遭遇。香港有家《前哨》月刊,对我这个年逾古稀的大陆作家来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意外地看到一份复印件,出自香港《前哨》今年

  • 标签: 曹聚仁 手法 转载文章 前哨 香港作家 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