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新鲜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部位四肢及骨盆、髋臼新鲜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信息和手术信息。记录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下地活动情况,根据是否下地活动将患者分为早期下地活动组和非早期下地活动组。统计分析患者是否早期下地活动与患者基本特征、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手术相关信息等20个相关因素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6例患者,其中上肢骨折96例,下肢骨折203例,髋臼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150例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即下地活动早期下地活动组,156例患者未能早期下地活动为非早期下地活动组。两组患者在骨折部位、术前1 d夜间及当天口服含糖饮品、留置尿管、术中输液量以及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早期活动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部位和术中输液量是影响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约50%单部位新鲜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骨折部位和术中输液量是术后早期下地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早日下床活动 骨折 危险因素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avlik吊带及聚酯绷带石膏早期治疗先天性膝关节脱位(CDK)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诊治的12例(13膝)CDK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9例;初次就诊中位年龄3 d(1~29 d);单侧11例,双侧1例;全脱位5例(5膝),半脱位7例(8膝);7例伴其他肌肉骨骼畸形,其中6例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1例伴双侧DDH及右侧马蹄内翻足。若膝关节可被动屈曲≥90°,则直接应用Pavlik吊带治疗1.5~2.0个月;若膝关节屈曲<90°则行连续聚酯绷带石膏矫正,每周更换1次石膏,逐渐增加屈曲角度至90°后再行Pavlik吊带治疗1.5~2.0个月。合并DDH者佩戴Pavlik吊带后彩超随访评估,合并马蹄内翻足者采用Ponseti方法聚酯绷带连续石膏治疗。结果3例(4膝)患儿直接应用Pavlik吊带固定1.5~2.0个月,9例(9膝)患儿经过1~8次(平均2.9次)石膏固定后行Pavlik吊带固定1.5~2.0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石膏及Pavlik吊带并发症。12例患儿随访29.8个月(12.0~65.0个月),10例(11膝)为优,2例(2膝)为良。结论应用Pavlik吊带及聚酯绷带石膏早期治疗CDK简单、有效、安全性高,治疗中同时兼顾了伴发畸形的纠正,并强调治疗中应该首先纠正膝关节脱位。

  • 标签: 膝关节脱位 先天畸形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