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耳鸣的定义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突发聋的常见伴发症状,不仅与听神经系统有关,而且与心理障碍关系密切。无突发聋耳鸣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而突发聋患者群中伴随耳鸣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临床显示耳鸣可作为先兆出现在突发聋发生以前数小时,也可能与突发聋同时出现,少数作为突发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耳聋伴发耳鸣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临床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据流行病学调查突发聋的发病率是5~20人/10万,突发聋中耳鸣发病率日本报道为78.2%~91%,国内为70%~100%。

  • 标签: 突发性聋 耳鸣 流行病学调查 伴发症状 发病率 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 ,对照组(43例)。予以对照组PLC患者常规干涉,观察组以对照组干预的方法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PLC患者全面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的疼痛情况、睡眠情况、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P<0.05)。结论:全面护理可改善PLC患者疼痛情况,优化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还可提升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 睡眠情况 原发性肝癌 疼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开胸手术与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TH)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H相比,VATS在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开胸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原发性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期起病的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及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小年龄TA患儿的病例特点及IFX单药治疗效果。以“多发性大动脉炎”“婴儿”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70日龄,因反复发热20 d入院。四肢血压增高(右上肢104/90 mmHg,左上肢95/59 mmHg, 右下肢125/80 mmHg, 左下肢152/125 mmHg,1 mmHg=0.133 kPa)。外周血白细胞(22.6×109/L)及血小板(858×109/L)增高,轻度贫血(血红蛋白 80 g/L),红细胞沉降率(119 mm/1 h)、C反应蛋白(112 mg/L)、血清铁蛋白(598 μg/L)均增高,CT血管成像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不均匀强化,管腔狭窄。冠状动脉彩超声示双侧冠状动脉扩张,管壁增粗毛糙,右冠状动脉中段扩张不均匀,呈串珠样改变。血管超声示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管壁毛糙不均匀增厚,双侧股浅动脉远端多处轻度狭窄,双侧腋动脉管壁毛糙不均匀增厚,双侧颈总动脉管壁毛糙增厚,双侧锁骨下动脉管壁毛糙增厚,管壁结构不清晰。确诊TA后应用IFX单药治疗[5 mg/(kg·次),共13次]后病情缓解,体温及炎性指标恢复正常,血管影像学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患儿未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及感染。随访2年6个月,患儿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均达正常标准。文献检索中文文献1篇,无详细临床资料,英文文献7篇,共7例婴儿期发病的TA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例),炎性指标多增高,最常见受累动脉为腹主动脉(6例),多接受激素治疗。结论TA于婴儿期发病罕见,发热可为其主要表现,炎性指标多增高。疾病早期应用IFX单药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 标签: 动脉炎 婴儿 抗体,单克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精填髓方结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5例。2组均给予合并症的基础对症治疗,并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此基础上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精填髓方。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量压器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记录心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 (66/75 )、对照组为73.3%(55/7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2,P=0.022)。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心悸少寐、肠燥便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14、10.397、12.094、7.019、6.121,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率[(79.60±4.80)次/min比(84.30±5.40)次/min,t=5.634]及SBP [(144.8±7.10)mmHg比(150.60±7.90)mmHg,t=4.729]、DBP [(78.80±8.20)mmHg比(85.20±9.10)mmHg,t=4.525]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1);血清ET-1 [(179.25±30.45)μmol/L比(190.83±30.89)μmol/L,t=2.3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NO [(58.51± 8.78)μmol/L比(54.12±9.03)μmol/L,t=3.019]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 (3/75)、观察组为1.3%(1/75)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7,P=0.311)。结论补肾益精填髓方结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可有效缓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压情况,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人 补肾益精填髓方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 中医证候积分 内皮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是否发生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门诊就诊并诊断为RAU的患者20例(RAU组),其中女性12例,男性8例,年龄16~35岁。同期在医院体检人员中选取20名与RAU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女性11名,男性9名,年龄15~35岁。收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样本,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IL-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4 mRN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4基因启动子片段从-1400至-1625 bp中含有10个CPG位点。其中CPG-1556、CPG-1483、CPG-1479的甲基化率以及10个CPG位点的总甲基化率在RAU组[分别为(32.0±19.9)%、(53.0±13.4)%、(46.0±19.8)%及(39.3±1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3.2)%、(35.5±12.3)%、(28.0±14.4)%及(32.6±5.8)%](P<0.05)。IL-4 mRNA在RAU组患者外周血中的相对表达量(1.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0.2)(P<0.01)。RAU组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与IL-4 mRNA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94,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RAU组吸烟、维生素B12、叶酸与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RAU患者IL-4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可能与IL-4基因转录的降低有关;维生素B12、叶酸和吸烟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影响。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DNA甲基化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