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内开展药物流产的女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组,分2组,50例/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予以顿服法用药,观察组予以分服法用药。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妊娠终止数据。结果 用药效果中,观察组显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妊娠终止数据中,观察组妊娠组织排出时间、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阴道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计划生育中应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效果显著,且分服法用药还可提高疗效,促进妊娠组织排出,减少女性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计划生育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分服法 顿服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在临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利用《医学统计学(第四版)》估算公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7.36±2.58)d、血红蛋白(116.82±4.78)g/L,对照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8.89±2.14)d、血红蛋白(102.36±6.40)g/L,两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4.0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安全性高,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针对性护理 阴道流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诊断标准对BPD诊断和呼吸系统预后的影响,并比较2种标准对呼吸系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用美国国立儿童与人类发育研究所2001年和2018年的BPD诊断标准(分别简称2001标准和2018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度,用肺部评分量化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分析2种诊断标准下BPD的患病率及呼吸系统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用logistic预测概率模型分析不同诊断标准对远期呼吸系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240例早产儿进入本研究,其中138例(57.5%)为男性。按2001标准和2018标准,BPD患病率分别为52.9%(127/240)和24.0%(57/237)。用2018标准诊断为BPD的患儿的肺炎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用氧时间均明显高于以2001标准诊断的患儿[84.2%(48/57)与63.7%(79/124),χ2=7.84;24.0 d(7.0~34.5 d)与9.0 d(4.0~26.0 d),Z=-3.01;66.0 d(49.0~81.5 d)与47.0 d(38.0~63.8 d),Z=-3.86;P值均<0.01]。以2018标准诊断BPD的患儿的呼吸系统不良结局或死亡发生率高于2001标准诊断的患儿[38.6%(17/44)与20.9%(19/91),P<0.05]。根据2001标准诊断为BPD、但根据2018标准诊断为非BPD的患儿(67/180)均于纠正胎龄45周前出院且出院时无需吸氧。这67例中的47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仅4.3%(2/47)因肺部疾病再次住院≥2次。2018标准对婴幼儿早期死亡或呼吸系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2001标准(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与 0.840,曲线下面积差为0.031,Z=2.09,P=0.037)。结论与2001标准相比,2018标准的诊断要求更加严格。以2018标准诊断的BPD病例肺部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而其漏诊呼吸系统预后不良病例的可能性较低,对婴幼儿早期死亡或呼吸系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系统 危险因素 预测 预后
  • 简介:摘要MIAT作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明星分子之一,其异常表达存在于不同的肿瘤中,如甲状腺乳头状癌、鼻咽癌和喉癌等。与其他lncRNA一样,MIAT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巨大,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MIAT在头颈肿瘤发展中的异常表达、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头颈部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微RNA (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动植物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miRNA以双链形式存在,激活时为单链形式,miRNA通过形成miRISC复合物发挥作用,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自噬、迁移、侵袭等多种过程。下咽癌是一类病因不明且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下咽癌早期症状不显著,易漏诊误诊,其病理类型中95%为鳞状细胞癌,且极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了解miRN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miRN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下咽肿瘤 microRNA 免疫,细胞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血液学参数是指血常规、血生化等血液检验的参考数据。血液中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等临床血液学参数与子宫颈癌预后的研究,发现临床血液学参数对子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放疗反应、预后评估具有特殊的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宫颈肿瘤 预后 血液学参数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临床诊断的13例(21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LVAS组)和23例(23耳)听力正常者(正常组)外淋巴间隙钆成像资料。先行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和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序列MRI扫描,经鼓膜向鼓室内注入稀释的钆对比剂,1、2、3、6 d后分别行3D-FLAIR扫描。对两组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外淋巴间隙显示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测量LVAS组内淋巴管(ED)和内淋巴囊(ES)区注射对比剂前后信号强度,计算与同层脑干的信号强度比(SI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注射前后的差异。结果显示注射对比剂前LVAS组和正常组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在3D-FLAIR上呈低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分布于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外淋巴间隙,两组间显示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P=0.34)。正常组ED和ES均未显示,注射对比剂后亦无信号强度改变;LVAS组ED和ES区在3D-FLAIR上呈完全低信号2耳,呈分界清晰低、高信号19耳。注射对比剂后患侧ED和ES区低信号区信号强度增强,注射对比剂前后SIR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93,P <0.01)。本研究结果提示:LVAS患耳内耳(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内淋巴积水不显著;患耳ED和ES可能与前庭外淋巴间隙相通;部分患耳的ED和ES内可能存在间隔。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内淋巴积液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 对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