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使用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对指导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采取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治疗的320例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作出分析。结果320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2人,发生率是28.8%,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多见于用药2周以内;胃肠系统损害占比为38.6%,皮肤和附件损害占比29.2%,肝胆系统损害为19.6%,占据了前三位,在停药、调整用法和用量后的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或是痊愈。结论掌握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造成的不良反应的特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做出及时正确处理,可以极大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普及、提高社区肺结核预防知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普格县某社区非肺结核健康人群1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肺结核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在进行肺结核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后,预防知识评分显著升高,P<0.05,研究对象在疑似肺结核临床症状、针对疑似症状处理措施、如何预防结核病传染等方面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对社区非肺结核人群进行肺结核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人群对肺结核的预防能力,这可能是预防肺结核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社区 肺结核 健康教育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NT-proBNP临床检验意义与pH值、PaCO2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群作为样本,对其NT-proBNP、PH值、PaCO2进行检验,观察不同人群在上述三项指标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健康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在NT-proBNP、PH值、PaCO2检验值方面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患者三项指标与健康、轻度、中度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可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可将其与pH值、PaCO2共同作为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 NT-proBNP pH值 PaCO2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