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手段。随着外科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手术方式也从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转变。早期胃癌的研究重点主要向保留正常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发展。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达成了共识,微创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仅有1个不可治愈因素存在的晚期胃癌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出现的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荧光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都推动了胃癌诊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对目前胃癌外科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得指导临床治疗,造福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结直肠癌中占比最高的疾病,手术治疗是治愈直肠癌最重要的手段。中国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自1993年首次报道,随着腹腔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的革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已成为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标准术式。本文总结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关术式包括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直肠肿物取出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及相关循证研究进展。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部分关键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但随着RCT研究的开展论证,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未来个体化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必将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腹腔镜胃癌外科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中16家医院收治的65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3例、江苏省中医院25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4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12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2例,女210例;年龄为(57±12)岁。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652例患者中,617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35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34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illroth Ⅱ吻合,218例为Billroth Ⅰ吻合,25例为Roux-en-Y吻合,61例为其他;12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69例术中输血,83例术中未输血。6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7(155,240)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150)mL。(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652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4.5±2.0)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19,35)枚,其中>15枚570例,≤15枚8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为4(1,9)枚;肿瘤近端切缘为(4.8±1.6)cm,肿瘤远端切缘为(4.5±1.5)cm。652例患者中,肿瘤Borrmann分型为Ⅰ~Ⅱ型255例,Ⅲ~Ⅳ型334例,缺失Borrmann分型资料63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171例,低-未分化430例,缺失肿瘤分化程度资料51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123、253、276例,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16、131、214、191例,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60、392例。(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652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间为3(2,4)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3,5)d,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为5(4,6)d,术后住院时间为10(9,13)d。652例患者中,6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级、Ⅲa级、Ⅲb级、Ⅳa级并发症患者分别为60、3、5、1例。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瘘(3.07%,20/65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2.91%,19/652)。69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转归并出院。(4)随访情况:6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0~1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4个月。29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255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其中远处转移、腹膜转移、局部复发、多处复发转移、其他部位复发转移分别为21、69、37、52、76例;43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上述指标分别为5、9、10、4、15例;两者复发转移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52,P>0.05)。术后≤5年和>5年复发转移患者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62、193例和23、20例,两者病理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36,P<0.05);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42、95、118例和9、21、13例,两者病理学T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T2期、T3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52,2.08,P>0.05),两者T4a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84,P<0.05);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9、44、85、107例和12、5、18、8例,两者病理学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N0期、N3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6.52,8.47,P<0.05),两者N1期、N2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5,1.18,P>0.05)。652例患者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1个月,10年总生存率为46.1%,其中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6%、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29,P<0.05)。进一步分析,病理学TNM分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6%、55.8%、46.9%、37.1%、24.0%,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06,P<0.05)。病理学T2期、T3期、T4a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46.5%、41.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39,P<0.05)。病理学N0期、N1期、N2期、N3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7%、56.2%、48.5%、26.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89,P<0.05)。(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N2期、N3期),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5,1.64,1.37,2.05,1.30,1.68,3.08,0.56,95%可信区间为1.15~1.84,1.32~2.03,1.05~1.77,1.62~2.59,1.05~1.61,1.17~2.42,2.15~4.41,0.44~0.7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48,1.44,1.81,95%可信区间为1.19~1.84,1.11~1.88,1.42~2.30,P<0.05),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57,95%可信区间为0.45~0.7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肿瘤学疗效满意。病理学TNM分期Ⅲ期、病理学T4a期、病理学N3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而病理学TNM分期Ⅱ期、病理学N0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CLASS研究组 腹腔镜手术 局部进展期胃癌 D2淋巴结清扫 远端胃切除 10年总生存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结直肠癌中占比最高的疾病,手术治疗是治愈直肠癌最重要的手段。中国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自1993年首次报道,随着腹腔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的革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已成为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标准术式。本文总结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关术式包括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直肠肿物取出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及相关循证研究进展。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部分关键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但随着RCT研究的开展论证,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未来个体化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必将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同期加量调强 化学疗法,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机器人手术系统自引入国内以来发展迅速,带来了胃肠外科的新潮流。尽管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安全有效,但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胃肠手术在术后短期效果和长期生存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加上显著增加的手术费用未获得相应的临床获益,限制了机器人手术成为胃肠外科的主流选择。本文回顾机器人胃肠手术临床研究结果,呼吁当下应理性看待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广大胃肠外科医生不应以所谓的"先进设备"为垄断资本,而应选择患者受益、医生满意、更能体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手术方式为广大病患服务。随着新一代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研发和更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相信机器人胃肠外科将循着理性客观的轨迹走向美好的未来。

  • 标签: 胃肠外科 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作为微创手术领域的前沿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手术时间长、费用昂贵等不足。随着手术机器人缺陷的改进、新型手术机器人的研制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胃癌外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胃肿瘤 机器人 胃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