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不同下尿路症状(LUTS)就诊但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儿童的尿动力参数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以LUTS就诊且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的患儿资料。最终获得LUTS患儿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5~12岁,中位年龄9.0(7.0,10.0)岁。根据主要LUTS分为尿频尿急组、尿失禁组、遗尿组、其他组。行无创尿流率/同步盆底肌电图、经尿道置管膀胱测压尿动力检查,测量并记录相关尿动力参数,比较尿频尿急组、尿失禁组、遗尿组3组尿动力研究结果。结果无创尿流率参数及残余尿量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尿时盆底肌收缩在尿流曲线异常患儿(17/38例)中分布高于尿流曲线正常患儿(2/32例)(χ2=13.012,P<0.05);在staccato曲线患儿(13/22例)中分布高于低平曲线患儿(3/14例)(χ2=36.000,P<0.05)。储尿期和排尿期主要异常尿动力表现在3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逼尿肌过度活跃(DO)患儿膀胱顺应性值[12.64(9.00,21.11) mL/cmH2O(1 cmH2O=0.098 kPa)]低于非DO患儿[32.22(21.81,97.75) mL/cmH2O](Z=-26.333,P<0.001)。遗尿组最大静态尿道压[(120.00±20.69) cmH2O]高于尿频尿急组[(81.17±28.09) cmH2O]和尿失禁组[(69.59±22.19) cmH2O](F=12.170,P<0.05)。遗尿组最大尿道闭合压[(109.86±41.94) cmH2O]高于尿频尿急组[(62.41±26.71) cmH2O]和尿失禁组[(58.09±20.49) cmH2O](F=11.804,P<0.05)。结论存在LUTS的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儿童中,有较多患儿确实存在尿动力异常。尿动力检查可明确潜在的尿动力异常类型和分布,指导治疗并反馈疗效。膀胱顺应性降低与DO为最常见的尿动力异常,应及时治疗,并监测上尿路功能。

  • 标签: 儿童 尿动力学 下尿路症状 下尿路功能障碍
  • 简介: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分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养成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要重视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教学方式,使得化学教学达到师生和谐、互动交流的效果。

  • 标签: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