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工业水平逐渐提高,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不少工厂,因生产活动向外排放工业垃圾与污水,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水环境因工业污水排放与其他污染问题,水体质量大幅下降,使本就稀少的淡水资源更加稀缺,人们生命健康也遭到了威胁。在水环境检测的实际工作中,面对水污染等突发事件,常规的实验室检测从样品采集到样品预处理,上机分析到出报告结果,整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无法满足应急需要。因此,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检测结果是目前检测工作的迫切需求,这便促进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的快速发展。

  • 标签: 水环境 检测 便携式 仪器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在全球化石能源枯竭、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现实威胁下,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能源清洁化的热潮,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正逐步向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电对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安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由于电力电子装置本身弱阻尼及缺乏惯量支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相比于常规的下垂控制、PQ控制,虚拟同步机(virtualsynchronousgenerator,VSG)控制技术优点在于可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外特性,使并网逆变器具有虚拟惯量和阻尼,不仅如此,VSG控制下,并网逆变器能参与电网电压、频率的调节,更具灵活性,因而在微电网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 标签:
  • 简介:摘 要:长三角作为国内最早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布局的区域之一,如今全国每 三辆新能源 汽车,就有一辆产自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产生集聚发 展效应,正如新 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排行榜所盛示,前十的城市之中,有半数城市出 自长三角地区,前五 十之中,有 26 座城市来自于华东地区。在利用新能源汽车实现" 弯道超车〞的路上,长三角正一路"狂飙”。

  • 标签: 双碳预测  LASSO 回归模型  长三角双碳  数学模型分析
  • 简介:摘 要:对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新能源 汽车生产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及作用,预测未来 3 年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 市场保有量。根据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市场份额,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 素综合分析,包括政府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企业的年报,市场研究报告等权威报告 的调查分析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结合全国新能源汽车 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规模, 对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包括市场份额,企业数量,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 其在全国市场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灰色关联性在 24 个相关因素中选出六个关联性 最大的因素,用最小二乘法验证 6 项因素的可行性,将六项因素用 GM 预测模型进行处理, 预测六个数据的未来发展状况,最后用 BP 神经网络,将预测出的六个因素数据去预测 未来三年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

  • 标签: 灰色关联性  BP 神经网络分析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 简介:摘 要:研究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竞争关系,分析竞争受到哪些因 素影响,包括政治技术,专利申请量,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汽车排放量与 传统燃油保有量的关系,预估燃油车的保有量,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传统还有需要 与保有量相关的六个最大因素,构建 BP 神经网络与 SIM IT 模型的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数据精准度。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和传统燃油汽车保有量演变规律。

  • 标签: 灰度预测  升级版 BP 神经网络  数学模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血红蛋白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2 482例,男1 174例,女1 308例;年龄为(60.6±19.3)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时间和结果。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量与DVT的关系。根据血红蛋白量的五分位数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DVT的总发生率为29.53%(733/2 482)。血栓组的血红蛋白量为(116.57±19.24)g/L,显著低于非血栓组的(124.76±19.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OR=0.985, 95%CI: 0.980~0.990, P<0.001)是影响下肢骨折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随着血红蛋白量五分位水平的增高,DVT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DVT发生率最高组别(40.58%)与最低组组别(17.27%)相比,发生DVT的风险增加2.386倍(95%CI: 1.718~3.315)。结论血红蛋白量可以影响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低的血红蛋白量更容易发生下肢DVT。

  • 标签: 骨折 血红蛋白测定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肘前后联合入路与肘后正中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7例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21~61岁[(38.0±9.4)岁]。31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内固定(联合入路组),36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复位内固定(肘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进行评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20.1±4.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和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33.6±20.3)ml]、骨折愈合时间[(12.3±1.7)个月]均少于或短于肘后入路组[(144.4±22.1)ml、(13.2±2.0)个月](P<0.05)。联合入路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88.7±10.8)°、(111.1±13.9)°、(121.3±14.1)°、(127.1±13.3)°,均高于肘后入路组[(74.5±11.8)°、(97.6±12.6)°、(111.3±13.0)°、(115.2±12.7)°](P<0.05)。联合入路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EPS分别为(31.7±8.6)分、(55.6±9.3)分、(84.6±10.5)分、(85.0±10.3)分,均高于肘后入路组[(27.2±8.2)分、(50.7±8.7)分、(77.4±11.2)分、(80.1±9.4)分](P<0.05)。联合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1),低于肘后入路组的31%(11/36)(P<0.05)。结论肘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与单纯肘后正中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获得较好的肘部功能。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后血栓形成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1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6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2例,女259例;年龄范围65~94岁,平均年龄77.2岁。所有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血栓形成。术前术后都行双下肢深静脉检查。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血清学指标、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108例形成下肢DVT,发病率为29.92%,其中男性26例(24.07%),女性82例(75.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127,95%CI:1.134~3.989,P=0.019)、冠心病(OR:1.692,95%CI:1.056~2.713,P=0.029)、受伤至入院时间(OR=1.677,95%CI:1.037~2.712,P=0.035)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期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168例患者术后形成下肢DVT,发病率为46.54%。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分型:(1)近端血栓2例(1.19%);(2)远端血栓143例(85.12%);(3)混合血栓23例(13.69%)。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与下肢骨折侧别的关系:(1)血栓与骨折患肢同侧84例(50.00%);(2)血栓位于骨折患者健侧19例(11.31%);(3)患者双下肢均有DVT发生65例(38.69%)。结论延迟入院>48 h,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为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前已有且术后未消失的血栓占术后血栓总发病率的48.81%,术后新发血栓占术后血栓总发病率的51.19%。对于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需行术前、术后多次行双下肢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栓变化,做好防治工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减少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围术期失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3月— 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87例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24~69岁[(39.1±2.7)岁]。患者均接受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组(27例)、关节腔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静脉组在松止血带前5~10 min给予总量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节腔组在关闭切口前关节腔灌注1 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4 h。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D-二聚体、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手术肢体侧别、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24 h和72 h Hb、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术后24 h引流量、隐形失血量、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肺栓塞、伤口红肿渗出及皮下瘀斑),以及术前、术后72 h和出院前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肢体侧别、止血带使用时间、异体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Hb静脉组为(112.7±11.8)g/L,关节腔组为(107.7±16.1)g/L,对照组为(100.0±10.4)g/L;术后24 h D-二聚体静脉组为(5.5±2.9)mg/L,关节腔组为(5.9±2.5)mg/L,对照组为(7.5±3.6)mg/L;术后24 h引流量静脉组为(62.8±20.5)ml,关节腔组为(60.2±17.4)ml,对照组为(81.2±21.1)ml;隐性失血量静脉组为(577.1±212.1)ml,关节腔组为(634.2±139.8)ml,对照组为(750.3±124.1)ml;总失血量静脉组为(950.1±170.5)ml,关节腔组(1 005.4±179.8)ml,对照组为(1 148.8±129.1)ml;术后伤口红肿渗出发生率静脉组1例(4%),关节腔组0例,对照组5例(17%)。以上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静脉组与关节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72 h Hb、总引流量、异体输血例数、下肢DVT发生率和术后伤口皮肤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安全有效。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关节腔局部应用均能有效降低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DVT发生风险。同时,氨甲环酸能减少术后伤口红肿渗出。

  • 标签: 氨甲环酸 胫骨骨折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 大数据时代物联网、 人工智能在各领域推动改革浪潮, 科技的发展显现出巨大的技术力量。智慧交通运用智能技术 给人们的出行 生活同样 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智能技术在基础设施 创建、 智慧交通管理模式方面有效的发挥作用, 解决了交通拥堵等城市交通 问题, 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实现智能交通规范发展。

  • 标签: 智慧交通 大数据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