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在18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是平的,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以人均收入来衡量的发展水平差距顶多只有4~5倍。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出现了大分歧。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而亚非拉许多国家仍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日显落后,国家实力不振,遂成为西方工业化强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以来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成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各界精英的共同梦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风起云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在其几代政治领袖和全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迎来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无不希望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发达国家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 标签: 结构经济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不发达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国家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本文为北京大学结构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于2017年12月1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上发表的评论文章,经林毅夫教授审订。文章的标题为“TheEconomicsofChina’sNewEra”(中国新时代的经济)。

  • 标签: 经济学研究 中国 评论文章 北京大学 林毅夫 辛迪加
  • 简介:本文梳理总结了本人三十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问题的心得。我早期的工作集中于中国农村改革,受1988年中国政府治理通胀方式的启发,此后逐渐形成一个有别于现有的发展和转型经济的理论体系——结构经济。该理论体系为现代经济的其他领域带来了许多的见解,也对一些现有主流理论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和争论提供了的分析视角和答案。此外,我的其他研究主要涉及新制度经济经济史、中国文化复兴和经济方法论等领域。

  • 标签: 农业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 中国经济
  • 简介:目前的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早晚会随着消费的增长而烟消云散;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资本积累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再保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任何一个的恶化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国企改革的成功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而取消政策性负担则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在80年代以后已经取代日本经济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间出现大的问题,对刚遭金融风暴袭击而未摆脱萧条因局的东南亚经济将如雪上加霜,东南亚经济的迟迟未能复苏,也必将拖垮欧美经济,反过来说,东亚地区经济的再度繁荣,也有赖于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拉动。处于世纪之交,迈向千年的中国经济

  • 标签: 中国经济 国有企业 新千年 快速增长 政策性负担 国民经济
  • 简介: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家兼高级副行长.是担任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人。“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20年8%增长潜力”,这句话形同标签,让他被划为中国经济“乐观派”。而他更倾向于称自己是“客观派”。

  • 标签: 中国经济 首席经济学家 全国政协常委 发展中国家 2008年 世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