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肠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和消化内镜下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儿童肠白塞病14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消化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肠白塞病患儿中,男5例,女9例;起病年龄1个月~12岁11个月[(6.68±3.73)岁],中位病程为6个月。14例患儿均有消化道症状,其中腹痛11例,腹泻7例,呕吐2例,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穿孔、肠道狭窄伴不全性肠梗阻。胃肠道外症状14例患儿均有反复口腔溃疡,其他包括发热11例,皮肤损害9例,血管受累8例,针刺试验阳性6例,关节受累5例,神经系统病变1例,合并营养不良6例。内镜下病变部位以末段回肠[61.5%(8/13例)]、回盲部[53.8%(7/13例)]最常见,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单发溃疡3例,多发溃疡10例,其中深大溃疡7例。内镜病理学活检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伴溃疡形成、血管炎等。结论儿童肠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病变有一定特点,消化科医师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白塞病 临床表现 内镜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儿童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0例经传统药物、肠内营养治疗后未能完全缓解或对药物不耐受的活动性CD患儿应用IFX治疗的疗效,评估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血生化指标、黏膜愈合情况、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30例处于活动期的CD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63±4.76)岁。剔除3例注射未满3次的患儿、1例失访患儿,26例患儿纳入疗效研究,IFX治疗第14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61.5%和84.6%,21例患儿第30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71.4%和85.7%,15例患儿第54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86.7%和93.3%。使用IFX诱导治疗第1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儿PCDAI评分[(9.56±8.05)分比(29.02±10.86)分]显著下降(t=7.339,P<0.05),红细胞沉降率[(15.54±10.26) mm/1 h比(33.77±21.30) mm/1 h] 、C反应蛋白[(4.79±12.94) mg/L比(16.33±23.43) m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2、1.993,均P<0.05);血红蛋白[(126.27±16.51) g/L比(110.58±16.45) g/L]、红细胞比容[(37.03±3.95)%比(33.52±4.32)%]、白蛋白水平[(42.30±3.03) g/L比(37.13±5.68) g/L]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8、-3.060、-4.009,均P<0.05)。IFX治疗后年龄别身高Z评分及身体质量指数Z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X在控制活动性CD患儿炎症反应、诱导临床缓解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英夫利西单抗 克罗恩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