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一致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方法于2018年6—9月,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在上海市主城区(以写字楼、商场、理发店或饭店等服务企业为主)和郊区企业(类型涉及微电子、互联网、服装加工及艺术设计等工厂)抽取非上海户籍流动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共调查了3 034名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 573份。采用患者健康量表(PHQ)、心理一致量表(SOC)和工作内容问卷(JCQ)对抑郁、心理一致和职业紧张水平进行评定。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初步分析心理一致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关系,并探讨心理一致的调节效应。结果2 57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28.24±7.33)岁,男性1 281名(49.79 %),抑郁、职业紧张和心理一致得分分别为6.67±4.74、28.45±4.38和62.02±10.89。抑郁水平与职业紧张正相关(r=0.33, P=0.007),与心理一致负相关(r=-0.53, P=0.003)。层次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与心理一致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有关(β=-0.07, P=0.001);Bootstrap分析显示,当心理一致水平较高时,抑郁症状和职业紧张关联无统计学意义(β=0.04,95%CI=-0.01~0.10),在心理一致水平较低时,二者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19,95%CI=0.14~0.23)。结论高水平心理一致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具有调节效应,低水平的心理一致不具有该效应。

  • 标签: 紧张症 抑郁 横断面研究 心理一致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及亲职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的母亲2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4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早产儿仅实施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组早产儿住院第2天在常规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每天实施2 h的袋鼠式护理直至出院,并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对住院第2天(干预前)、第14天(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紧张焦虑、亲职压力的评价。结果住院第2天(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母亲的紧张焦虑评分[干预组总分(3.65±0.91)分、对照组总分(3.63±0.91)分]、短式亲职压力量表各项[干预组总分(90.32±8.95)分、对照组总分(90.12±7.17)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第14天(干预后),干预组的紧张焦虑总分[(2.57±0.80)分,(3.47±0.93)分]及其各维度[第一部分(2.41±0.78)分,(3.81±0.73)分、第二部分(2.61±0.71)分,(3.14±0.83)分、第三部分(2.75±0.86)分,(3.57±1.06)分、第四部分(2.49±0.80)分,(3.35±0.94)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短式亲职压力总分[(79.09±8.02)分,(89.46±8.74)分]及亲职愁苦[(32.32±9.48)分,(37.15±9.67)分]、亲子互动关系失调[(24.26±5.07)分,(27.34±5.26)分]、困难儿童[(22.51±4.88)分,(24.97±5.05)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袋鼠式护理能够降低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状况并有助于缓解早产儿母亲的亲职压力水平。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焦虑 亲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