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华中抗日根据地粮政包括粮食财政、积谷和调剂三方面内容。粮食财政的关键是实现粮食收支程序正规化。为解决经常性的粮食短缺,特别是集中出现的口粮春荒和种子不足的问题,淮北抗日根据地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通过贷粮、借粮工作,实现了对缺粮群众的粮食救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粮食调剂工作,服务于边区对敌经济斗争的需要,是边区贸易统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抗日根据地致力于粮食财政的正规化,以救国储粮名义进行积谷工作,皖江抗日根据地也十分重视对粮食的丰荒调剂。

  • 标签: 华中抗日根据地 粮食财政 积谷 粮食调剂
  • 简介:作为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一方面继续坚持红二方面军历史上土地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流动作战途中不断在有利条件下寻求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继续宣传和实践苏维埃土地革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红二方面军在长征期间注意及时落实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确立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示,沿途开展了一系列以抗日反蒋为内容的宣传与组织活动。

  • 标签: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 土地革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简介: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共湖南党组织领导湖南各界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最有力的政治武器。中共湖南党组织在坚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同时,始终立足于为全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深入社会基层,通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种群众团体领导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粉碎国民党当局对中共抗日救亡活动的压制。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湖南党组织 统一战线 抗日救亡活动
  • 简介:边疆问题影响北魏政治始终,并最终演化为倾覆北魏皇祚的导火线。虽然北魏的边疆经略取得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北魏经济尚处于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中,北镇问题因孝文帝汉化进程过于急进而激化。代北和迁洛鲜卑人逐渐发生族群分化,北部边境屏障自我坍塌。

  • 标签: 北魏 西北边疆 北镇问题
  • 简介:长征时期,红25军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宣传与实践苏维埃土地革命,同时在宣传和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础上,执行了革命的民族政策。

  • 标签: 长征 红25军 土地革命 统一战线
  • 简介: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注重在广泛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推进代表大会制度,在坚决贯彻三三制原则的同时,注重通过党团工作实现党对政权的正确领导。边区基层政权建设,是党落实群众路线,把政权植根于农村社会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鄂豫边抗日根据地 政权建设 代表大会 三三制
  • 简介:契丹辽朝的国家经济区域整合,在先后经历了对上京道契丹本部的移民开发、对辽东地区移民的农业恢复以及接收燕云地区后实施的劝农政策,为契丹辽朝在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经济区域整合准备了条件。中京的营建成为这一进程的开始和契机。随着澶渊之盟后整个国家将主要精力转向和平建设,国家政治方向从对外扩张转向内敛,各经济区域之间的整合趋势日益加强。中京的营建促进了以五京所置财赋机构为管理手段的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行政格局的形成。在国内商业体系逐渐完备的同时,国家经济也由于与宋朝的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走私贸易而融入东亚经济贸易圈中。以中京为中心的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备加强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凝聚力,而边防城的屯垦则为这一经济统一体提供了外部保障。

  • 标签: 契丹辽朝 经济区域整合 中京 边防城
  • 简介:湘鄂西苏区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工作,始终注意克服"打土豪"办财政的粗放模式,追求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在以"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中,湘鄂西苏区通过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科学处理富农问题,尽力防止反富农斗争扩大化和波及中农的错误倾向。尽管在财政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因战争环境险恶和建政时间短促而存在诸多不足,但是湘鄂西苏区初步建立起统筹统支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基本制度,以及正规化和科学化的税收制度,特别是湘鄂西苏区始终强调通过经济建设丰裕财政的建设方向,并不断科学总结金融工作中的偏差,努力建设银行信用体系。

  • 标签: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苏区 土地革命 财政体系
  • 简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虽然建政短促,但是仍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对土地革命的诸多细节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坚决贯彻了革命的阶级路线,同时在经济工作中灵活处置鸦片转口贸易问题,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财政工作的正规化。

  • 标签: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 土地革命
  • 简介:建党时期(1921-1923年),中共中央高度肯定了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潜力和在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阶级地位。在以衙前农民运动和海丰农民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农民运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不仅开始启发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而且通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减租为重点的经济斗争。这一切都为国民革命兴起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下思想和实践基础。

  • 标签: 建党时期 农民问题 农民运动
  • 简介:梁陈二朝通过招抚流离和劝农政策,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梁武帝时期经济出现繁荣局面,但隐伏着深刻的危机。梁陈二朝财政体系沿袭宋齐,农业税收呈现丁租化趋势,且田租和田税并行。梁陈二朝试图通过增加货币投放量,扭转货币流通混乱局面,结果造成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南朝之所以统一于北朝,其经济因素在于梁陈二朝未能认真解决土地制度问题。

  • 标签: 梁朝 陈朝 经济发展 财政体系 财政管理
  • 简介:“元嘉之治”后,孝武帝刘骏励精图治,延续文帝的劝农政策,强化君主专制权力,力求恢复元嘉繁荣局面。但是孝武帝的上述努力很难使刘宋恢复到“元嘉之治”的治世水平。国家财政体系发生重大改变,朝廷对地方经济控制力减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币制日益混乱,甚至不得不对地方豪强的经济利益做出重大让步。孝武帝去世后,刘宋王朝在残酷的宗室内战中毁灭。

  • 标签: 刘宋 “元嘉之治” 宋孝武帝
  • 简介:国民党四川新军阀的意识形态控制是以军事暴力为后盾,以控制教育机构为重点,逐步向社会团体和地方社会渗透,形成组织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体系。虽然四川新军阀的意识形态控制以反共为主导方向,但是又有其地方特点。首先,四川新军阀以现实利益为出发点,不仅反共,而且对其他可能危及其统治的意识形态同样采取打击政策;其次,四川新军阀有意遏制反共扩大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控制的现实功利性效果,防止省外政治势力借反共名义危及其独立地位。

  • 标签: 南京政府时期 西南军阀 四川新军阀 意识形态控制
  • 简介:史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太平天国在苏南浙江地区推行的所谓“着佃交粮”制是太平天国的创举。但实际上,太平天国苏福省、浙江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而且着佃交粮因为没有在产权问题上做出明确确认,不仅带有临时应急的特点,而且在理论上有诸多模糊不清之处。首先。“着佃交粮”并未改变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状。其次,“着佃交粮”并未减轻佃农的社会负担。

  • 标签: 太平天国 着佃交粮制 招业收租 乡官局
  • 简介:由《叫魂》一书征引的案例可以看出,叫魂引起的恐慌是社会性的。民间对“叫魂”妖术的迷信,总是伴随着欺骗、偷窃、懒惰,以至于道德沦丧和犯罪。对叫魂妖术的恐慌是对污秽的历史沉积的恐慌。1768年的叫魂大恐慌,就是这种历史沉积的总爆发。与“社区生活”者相对峙的“赤贫者”,特别是特殊的游惰阶层,是造成社会混乱尤其是产生1768年叫魂大恐慌的土壤。“欺骗性”是妖术大恐慌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欺骗”在当时几乎是连通不同社会阶层的唯一渠道。

  • 标签: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叫魂 恐慌 游惰阶层 欺骗
  • 简介:西班牙波旁王朝在拉丁美洲推行'非美洲化'的改革,在政治领域逐步剥夺了由克列奥尔精英控制的美洲地方行政权利,在经济领域逐步在全帝国体系内建立'自由贸易体系',同时还推行更加宽容的种族政策.克列奥尔精英一方面嫉恨宗主国当局逐步削弱他们的政治特权和变相掠夺他们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又担心下层民众反抗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会波及到他们现存的社会地位.当斐迪南七世的镇压使克列奥尔上层的自治迷梦破灭后,他们最终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 标签: 西班牙波旁王朝 “非美洲化” 克列奥尔精英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简介:上帝家庭在太平天国起义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曾经作为重要的宗教、政治制度构件发挥过积极作用.上帝家庭亲属关系凌驾于凡间肉身宗亲关系之上,是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后期洪秀全重建的以洪氏胞族为核心的上帝家庭,却因为他试图使其凌驾于权力中枢之上而遭到了失败.

  • 标签: 太平天国 上帝家庭 拜上帝教 权力结构 洪秀全
  • 简介:1860年太平天国一打上海之役是一次严重的战略失误,其根源在于整体外交观念的落后.首先,太平天国领导人,无论洪仁还是李秀成,都根本不能辨别与他们打交道的洋人是否具有代表外国进行邦交谈判的资格;其次,由于他们没有近代外交知识,因而根本无法从国家主权概念出发界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考察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整体外交观念及对其第一次进攻上海军事行动的影响.

  • 标签: 太平天国 一打上海 外交观念 洪仁开 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