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康复期的患者60例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3.80±4.80)岁;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3.20±4.50)岁。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395.30±27.10)m,对照组为(336.50±20.00)m;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48±3.46)%,对照组为(53.26±3.28)%;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6.42±5.12)分,对照组为(42.96±4.15)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后患者术后护理时,心脏康复运动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机能状况,更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康复运动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6 min步行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赋权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55.4±11.0)岁;试验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54.7±11.6)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管理,试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时间为从入院到出院后3个月。采用中文版患者赋权量表(CES)、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收集数据,并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术后7 d、出院1个月及3个月的CES评分分别为(139.23±12.45)分、(165.52±15.05)分、(183.17±17.19)分,均高于对照组(115.07±9.73)分、(133.33±10.67)分、(140.05±1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抗凝认知情况、抗凝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68),低于对照组16.17%(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结论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患者机械瓣膜置换后的疾病管理信心、提高了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赋权 依从性 抗凝 华法林 机械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机械瓣膜置换后康复期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机械瓣膜置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康复期患者80例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研究对象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为期3个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借助修订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自行设计的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对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47.6%;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合格率为78.9%,对照组为42.9%;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和抗凝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抗凝管理模式可提高机械瓣膜置换后康复期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水平。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机械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富马酸丙二醇酯(PPF)/β-磷酸三钙(β-TCP)制备新型可吸收骨水泥的配方及其应用于小牛椎体标本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方法采用两步法制备PPF,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量PPF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聚合度分布指数,使用MR氢谱对PPF进行结构分析。将制备好的PPF与β-TCP按照10∶1、5∶1、3∶1、2∶1配制不同热交联反应体系,制备4种不同配方的PPF/β-TCP可吸收骨水泥,选择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均较高的骨水泥进行后续实验。选取2~3岁健康小牛腰椎L1~L4节段标本4具,分离出16个椎体,使用牙托粉填平每个椎体的椎板凹陷部位,测量每个椎体的受力面积。选择椎体受力面积相近的10个椎体,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PF/β-TCP组和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每组5个。PMMA组和PPF/β-TCP组椎体使用MTS-858力学机器制备压缩性骨折模型,对比2组完成模型制备时的椎体高度、抗压强度和刚度。PPF/β-TCP组和PMMA组分别使用PPF/β-TCP骨水泥和标准PMMA骨水泥对压缩骨折模型行椎体成形,对比2组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椎体恢复百分比,椎体抗压强度、刚度。结果PPF数均分子量为1 637±55,重均分子量为1 741±68,聚合分布指数为1.06。MR氢谱结构分析提示反应产物为PPF。配方1~4 PPF/β-TCP可吸收骨水泥抗压强度分别为(53.5±1.5)、(63.2±0.4)、(97.9±5.5)、(100.8±3.2)MPa,压缩模量分别为(0.97±0.04)、(1.05±0.05)、(1.10±0.10)、(0.45±0.18)GPa。选取压缩模量与抗压强度均高的配方3 PPF/β-TCP可吸收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PPF/β-TCP组和PMMA组小牛椎体标本的椎体体积、高度、受力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PF/β-TCP组和PMMA组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高度、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以及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比较:PPF/β-TCP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手术前后椎体抗压强度分别为(2 282±341)N和(1 848±219)N,椎体刚度分别为(215±27)N/mm和(182±15)N/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4、2.13,P值均>0.05);PMMA组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手术前后抗压强度分别为(2 350±289)N和(3 105±452)N,椎体刚度分别为(221±26)N/mm和(296±37)N/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3.21,P值均<0.05)。组间比较:PPF/β-TCP组与PMMA组中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F/β-TCP组与PMMA组发生压缩性骨折时椎体抗压强度和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椎体成形术后椎体抗压强度和刚度PMMA组均大于PPF/β-T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5.61,P值均<0.05)。结论PPF与β-TCP按照3∶1配制的可吸收骨水泥具有与人椎体力学性能相近、交联温度低等特点。在治疗小牛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时,PPF/β-TCP可吸收骨水泥与PMMA骨水泥中注入量相近,两者恢复椎体高度的效果相当;且PPF/β-TCP可吸收骨水泥注入后椎体力学性能优于注入PMMA骨水泥者,具有替代PMMA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潜力。

  • 标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模型,动物 可吸收骨水泥 聚富马酸丙二醇酯 β-磷酸三钙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