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口服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荟萃分析。检索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运用以下检索式进行检索——“chronic total occlusion”和“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和“medical therapy”。另外还检索了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寻找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诊断符合CTO病变诊断标准(包括单支或多支CTO病变)且患者接受了PCI和口服药治疗或单独以口服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再次血运重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卒中。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量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95%CI),并分别对RCT及队列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12篇为队列研究,4篇为RCT,共计患者12 223例。共14项研究(RCT 4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全因死亡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低(RR=0.45,95%CI 0.39~0.53,P<0.001);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低(RR=0.44,95%CI 0.38~0.52,P<0.001),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27)。共13项研究(RCT 3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接受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心原性死亡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心原性死亡风险更低(RR=0.44,95%CI 0.35~0.55,P<0.001);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心原性死亡风险更低(RR=0.43,95%CI 0.34~0.54,P<0.001),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25)。共14项研究(RCT 4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接受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再发心梗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再发心梗风险更低(RR=0.62,95%CI 0.44~0.88,P=0.007);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再发心梗风险更低(RR=0.56,95%CI 0.40~0.78,P=0.000 5),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17)。共14项研究(RCT 4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相当(P=0.91);亚组分析结果示,无论在队列研究还是在RCT中二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均相当(P分别为0.60和0.41)。共11项研究(RCT 3篇,队列研究8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发生MACE风险更低(RR =0.74,95%CI 0.59~0.93,P=0.03);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更低(RR=0.72,95%CI 0.56~0.93,P=0.01),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8)。共6项研究(RCT 2篇,队列研究4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发生卒中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者卒中风险相当(RR=0.62,95%CI 0.32~1.20,P=0.1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队列研究还是RCT中二者卒中风险均相当(P值分别为0.48和0.32)。结论与口服药物治疗比较,采用PCI治疗CTO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药物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β-氨基丙腈(BAPN)诱导的主动脉夹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普通饮水,n=13)和模型组(1 g·kg-1·d-1 BAPN饮水,n=13),14 d时提取主动脉组织RNA和总蛋白,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主动脉炎症相关基因、EP基因mRNA(每组各6只)和前列地尔受体4 (EP4)蛋白(每组各7只)表达。选取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88只,按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3组:对照组(普通饮水+生理盐水80 μg·kg-1·d-1,n=22)、模型组(1 g·kg-1·d-1 BAPN饮水+生理盐水80 μg·kg-1·d-1,n=33)和治疗组(1 g·kg-1·d-1 BAPN饮水+80 μg·kg-1·d-1 前列地尔注射液,n=33)。BAPN饮水前1 d开始每日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28 d。记录每组小鼠体重、血压变化及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情况。28 d时,大体解剖观察主动脉夹层发生情况;取主动脉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和切片,苏木素-伊红和维多利亚蓝-核固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变化,同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6只)EP4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对模型组(3只)和治疗组(4只)血浆PGE1进行ELISA检测。选取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3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 g·kg-1·d-1 BAPN饮水+生理盐水,n=7)和治疗组(1 g·kg-1·d-1 BAPN饮水+80 μg·kg-1·d-1 前列地尔注射液,n=6),14 d时对主动脉EP4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小鼠BAPN诱导14 d时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2.74±1.55)比(1.00±0.4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1.38±0.42)比(1.00±0.27)]的mRNA表达及EP4蛋白(1.48±0.51比1.00±0.19)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P4可在模型组的内皮细胞、炎症细胞中表达。小鼠主动脉解剖观察可见模型组和治疗组均有明显的夹层,苏木素-伊红和维多利亚蓝-核固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和治疗组主动脉夹层血管可见弹力板断裂、充满红细胞的假腔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无主动脉夹层和死亡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60.6%,20/33)、破裂死亡率(30.3%,10/33),以及治疗组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72.7%,24/33)、死亡率(24.2%,8/33)均明显升高,体重明显降低(P均<0.05),但模型组与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在给药后血药浓度高[(0.540±0.041)μmol/L比(0.436±0.012)μmol/L,t=4.10,P<0.05],EP4蛋白表达低[(0.60±0.30)比(1.00±0.20),P<0.05]。结论在BAPN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中EP4表达增高,但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腹腔给药对该模型中主动脉夹层的破裂无保护作用,其可能原因是前列地尔反馈抑制了EP4的表达。

  • 标签: 受体,前列腺素E,EP4亚型 前列地尔 主动脉夹层 β-氨基丙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中行覆膜支架治疗7例的诊治经过。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 d至5个月,中位年龄35 d;体重1.6~4.8 kg,中位体重3.3 kg。7例患儿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口服美蓝检查明确诊断术后吻合口漏,行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漏口仍未愈合,方给予覆膜支架治疗。结果覆膜支架置入手术平均时间55 min。术后6例监护室滞留时间<24 h。除1例因其他合并症家属放弃治疗,其余6例术后早期即恢复经口进食。复查无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4周取出支架,复查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见漏口愈合良好。取支架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应用于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

  • 标签: 食管闭锁 先天畸形 覆膜支架 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