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中,杜赞奇将“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视角,通过权力的文化网络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展现出来,以历史纵向与文化横向两条脉络勾勒出中国1900-1942年华北乡村的社会全景。

  • 标签: 国家 乡村社会 文化网络
  • 简介:中华五千年历史,孕育了众多的民族精品。其中,民族民间舞蹈就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之一,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文化系统。随着当前社会的文化理念发展,人们的文化思想逐渐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发展与变化为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继承与发展 社会文化变化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运用新笔法对旧题材进行再创作的新历史小说潮流,并呈现出由旧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再到后新历史小说的发展过程,其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莫言《红高粱》系列,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余华《活着》,张炜《古船》、《家族》等。新历史小说受西学影响很深,也是中国自身思想意识的涅檠与飞跃,它基本上运用的是后现代新历史主义的解构利器,消解了旧历史小说的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从而实现了历史的多重叙事。

  • 标签: 新历史小说 叙事方式 《故乡天下黄花》 20世纪80年代后 《红高粱》 新历史主义
  • 简介: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姜智芹在其所著的《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一书中,深入讨论了英国文学对“中国形象”的表述历史,考察了英国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在姜智芹看来,“从一个国家的文化视野来看待异国形象,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体察和认识,属于异质文化交流的范畴。但在吸收、借鉴异质文化、同异质文化进行交流时,总要在自身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过滤下进行。

  • 标签: 文化利用 中国形象 文学想象 误读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