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广大的从业农民工中,技能偏低、素质偏低、收入偏低的“三低”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成了进城务工农民的代名词。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偏低、求职就业难、就业稳定性不高成为摆脱“三农”困境的一个瓶颈。据最新的统计,全国有4.8亿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4.2亿,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8%,也就是说,近九成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2亿人,参加过就业培训的仅占不到30%。而在已经培训的农民工中,技能性培训的比例又远远低于岗位适应性培训,从业农民工的技能状况堪忧。另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是农民工从业数较多的产业,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我们的忧虑是,如此庞大的产业职工队伍中,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网络 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培训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阿替普对于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3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给予50mg阿替普静脉滴注2h,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肌缺损标志物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D-二聚体、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AP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TD)、肺动脉压(PAP)和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水平等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高危患者应用阿替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肺栓塞 高危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腹盆腔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合并便血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CTA发现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接受了1 min停循环的孙氏手术,术后管理困难,最终治愈出院,随访2年,复查满意。合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进展迅速,条件允许时,尽快开始手术,术中可以采用1 min停循环技术,术后管理难度极大,需要充足的耐心和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肩难产是分娩过程中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的产科急症,如处理不及时常会导致母婴双损。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胎儿体重过大。鉴于肩难产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建议孕妇孕期合理营养避免胎儿体重过大,产科医生在接产时必备应急方案来处理产科急症,以便最大限度地确保母子平安。

  • 标签: 肩难产 突发性 不可预测 胎儿体重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垂体功能减退致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探讨内分泌激素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通过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就肝细胞胆管膜面相关转运蛋白研究其表达是否正常,发现婴儿胆汁淤积伴低血糖应警惕垂体功能减退,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下调胆盐输出泵功能致胆汁淤积的发生。

  • 标签: 胆汁淤积 垂体功能低下 胆盐输出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8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39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90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的表达情况以及EGF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蛋白与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HMGB1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表达状态分为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比较4组间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观察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蛋白阳性、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蛋白阳性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314/392)和15.1%(59/392),EGFR蛋白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53.6%(210/392)。(2)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56.1%(176/314),高于细胞核HMGB1蛋白低表达的EGFR蛋白阳性率43.6%(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和EGFR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100, 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66.1%,39/59),高于细胞质HMGB1蛋白阴性的EGFR蛋白阳性率(51.4%,1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和EGFR蛋白阳性表达亦呈正相关(r=0.106, P<0.05)。(3)HMGB1蛋白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68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265例、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49例,4组中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2.6%(29/68)、53.6%(142/265)、50.0%(5/10)、69.4%(34/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 P<0.05)。(4)392例乳腺癌病例中,235例获得了预后生存分析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80个月,平均6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在235例患者中,5年累积生存率为90.6%,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81.3%。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且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5.2%,低于其他患者的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阳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9.1%,与其他患者的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2.2%,5年累积生存率为83.3%,分别低于其他患者的82.0%、9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1.307,P值均>0.05)。结论细胞核及细胞质HMGB1蛋白的表达均与EGFR蛋白表达正相关,并且细胞核或细胞质HMGB1蛋白与EGFR蛋白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有更低的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和5年累积生存率。同时抑制HMGB1和EGFR可能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预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Fascin-1蛋白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1例椎体感染并发药物性皮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例椎体感染患者在并发药物性皮疹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对此例患者采取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鼻腔护理、消毒隔离、眼部护理、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护理后,患者皮疹情况显著好转,配合治疗后,椎体感染情况好转,最终出院。结论:针对各种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皮疹较为常见,针对该情况需尽早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病例。患者女,84岁,因“咽痛、咽部不适1个月”以“扁桃体周围脓肿(右)”收入院。入院前于外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个月,症状无改善。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同时行诊断性穿刺,“脓腔”内抽出空气和血液,未抽出脓液。进一步行口咽CT、增强MR检查,考虑为恶性肿瘤,且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局麻下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入血液科进行分期后行化疗,6周期化疗结束复查未发现肿瘤残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alpha(interferon alpha,IFNα)联合核苷类(NA)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5例1~6岁HBeAg阳性肝组织学活检确诊CHB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IFNα单药治疗组(32例),IFNα+LAM联合治疗组(63例),根据48周疗效分为HBsAg转阴组和未转阴组。结果治疗48周、96周HBeAg转阴率分别为50.5%和70.5%,HBsAg转阴率分别为34.7%和5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男)、基线HBsAg水平是48周HBsAg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治疗12周、24周和36周的血清HBsAg水平对48周疗效预测价值较高,AUC均大于0.8,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70%;治疗36周时的B细胞计数预测效果较好,AUC为0.975,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5.2%。结论1~6岁HBeAg阳性CHB患儿应用IFNα可获得较好疗效,低龄、低HBsAg水平以及女性是HBsAg转阴的预测因素。CHB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儿童 干扰素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四肢末端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6年5月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缓慢进展性四肢末端麻木,伴乏力、肿胀,僵硬(晨起时明显,持续1h以上),最初为双手指末端麻木,渐进性出现全手、腕部、双足麻木及四肢末端怕凉、双手指及足趾皮肤变黑(以右端为重),伴有全身大关节疼痛及多个指(趾)关节疼痛肿胀,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既往史:有“淋巴结结核”史,已行手术切除;有“美尼埃氏病”史;1982年曾因左肩关节外伤于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有输血史;平素全身皮肤易出现瘀斑。入院查体:神志清,四肢末端皮肤稍黑、发凉,四肢肌力稍低于5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膝反射活跃,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踝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重叠综合征 病因 多发性神经病 免疫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患者出现的皮肤毒性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37例(39.4%)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评估皮肤毒性,同时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91.9%)为皮肤毒性G1级患者,未给予药物治疗,皮疹消退后按照原计划治疗;2例(5.4%)为皮肤毒性G2级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可见散在色素沉着,按照计划进行原方案治疗;1例(2.7%)为皮肤毒性G4级患者,请皮肤科、感染科会诊,体温正常,皮肤黏膜破溃、结痂、脱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需要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HMGB1蛋白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