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国学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国学经典已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我们开设“微课堂”进行润物无声的国学经典教学,潜移默化地用经典文化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旨在传承博大精深的国学精神。

  • 标签: 微课堂 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 作者: 王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营山县西桥镇卫生院四川营山637792)【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6-02活血化瘀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在医院的各个学科上。《说文解字》中曾有过“瘀,积血也”,《内经》中也有“血脉凝结、血凝泣”、“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等等的说法。清代的时候血瘀证的理论和活血化瘀的方法就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识,《血证论》中指出“既然是离开身体的血液,虽然比较干净,但却仍然是瘀血,瘀血在体内阻碍血液正常流动,还会阻止新的血液流通,为此应该及时祛除”、“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今活血化瘀法广泛应用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中风的治疗上,有非常多的活血化瘀中草药和中成药制剂,在疗效上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中风一般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活血化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中风的病因以及机制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中风又名卒中。本病是以卒然昏扑、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的特点相似,故以中风名之。《素问调经论》当中也有记载,血瘀症的变化和中风的临床表现。有医者在《明医杂著》当中就曾经指出过“古代人的中风就是以气比较虚以及都是死血为主要的源头,就是治病的根源”。中风最基本的病机有两种,一种是平素阴亏于下,肝阳暴动,引动心火,血随气逆,挟痰挟火,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重证候;另一种是血流瘀滞或者是湿痰瘀滞,闭阻经络,而致㖞僻不遂。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的脑血管一般都是血液粘滞造成堵塞引起的疾病;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一般都是血液溢出经脉外,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两种病因中都与血瘀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血液瘀滞都是其主要病机。高血压也是发生中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现代研究证明,造成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之一就是血小板在早期的时候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炎症分子的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