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及斑块特征对缺血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CTA并于30 d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129例患者,共纳入158支冠状动脉,根据FFR≤0.80和FFR>0.80将靶血管分为缺血组(n=77)和非缺血组(n=8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评估缺血组和非缺血组冠状动脉的血管特征、高危斑块特征、斑块的定量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对缺血的影响,并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缺血性狭窄的CCTA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缺血组血管狭窄程度为72.09%±8.55%,较非缺血组(63.52%±13.49%)更重(t=4.765,P<0.001);缺血组左前降支病变的比例[88.31%(68/77)]高于非缺血组[55.56%(4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793,P<0.001)。CCTA斑块特征方面,缺血组较非缺血组的斑块长度更长,最小管腔面积更小,总斑块负荷更大,弥漫系数更大,且弥漫病变在缺血组也更多见。形态学特征中,缺血组斑块形态为矩形偏心、近端纵向偏心和远端纵向偏心的比例高于非缺血组,而余弦形偏心病变多见于非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狭窄程度(OR=1.09,95%CI 1.04~1.14,P<0.001)、左前降支受累(OR=4.23,95%CI 1.01~17.72,P=0.049)、弥漫病变(OR=6.71,95%CI 1.43~31.52,P=0.016)和近端纵向偏心(OR=3.77,95%CI 1.27~11.16,P=0.017)、远端纵向偏心(OR=3.91,95%CI 1.19~12.85,P=0.025)为缺血性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CTA血管狭窄程度、左前降支病变、弥漫病变以及近端纵向偏心和远端纵向偏心两个形态学特征是导致缺血性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部肿胀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术后6小时手部肿胀程度,重度7例,中度18例,轻度25例,护理非常满意27例,护理满意23例,护理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50(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实验组患者手术后6小时手部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 效果评价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CPR)患者的影响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80例,使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及实验组(40例) ,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劲进行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护 理后在住院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心肺复苏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管理护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接诊的介入治疗病患 68 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均分 2 组。实验组采取综合管理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2.94% ,比对照组 17.65% 低, P < 0.05 。 结论: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运用综合管理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建议推广 。

  • 标签: 介入治疗 综合管理护理 神经内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全程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病区收治的CRAO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颈内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治疗方式、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出院1个月随访血管事件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行颈内动脉血管DSA检查35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14例。将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分为纡曲、折曲、盘曲;主动脉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牛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保守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血管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新生血管青光眼。结果49例49只眼中,男性40例40只眼(81.6%,40/49),女性9例9只眼(18.4%,9/49);平均年龄(60.7±12.9)岁。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分别为33、17、16例;既往有吸烟史、牙齿脱落病史分别为27、34例。服用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药物治疗分别为15、5、8、5例。发病前有一过性黑矇11例,醒后发现CRAO 17例。合并患侧脑组织梗死软化灶33例(67.3%,33/49)。行DSA检查的35例,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率70%~99% 、100%分别为3 (8.6%,3/35)、4 (11.4%,4/35)例。患侧眼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5例(14.3%,5/3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纡曲、折曲分别为17 (54.8%,17/31)、2 (6.5%,2/31)例。主动脉弓Ⅱ型、Ⅲ型、牛型分别为15 (42.9%,15/35)、6 (17.1%,6/35)、2 (5.7%,2/35)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为13、29例。发生治疗中并发症2例;治疗后症状波动3例,影像学无症状新发梗死灶10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血脂药物治疗48例。出院及治疗后1个月时,恢复功能性视觉分别为7、17例。治疗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2例。结论CRAO患者合并血管危险因素和患侧颈内动脉异常比例较高;采用静脉溶栓和(或)动脉溶栓治疗及卒中二级预防后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视网膜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血管神经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避风险,保障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方法体现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制定各种常见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制度、流程的要求,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逐年下降。结论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安全管理 思考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晓 赵久良 丁峰 杨静 王静 曾小峰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广州 51012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12,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绵阳 6210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多种原因导致肺动脉压升高而伴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PAH亦是结缔组织病(CTD)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有关PAH的诊治及评估有了很大进步,为提高风湿科医生对CTD相关PAH的认识与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目前国内外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指导CTD相关PAH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如何进行患者随访与管理,以改善CTD相关PAH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结缔组织疾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医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进行分组,第一组50例行急诊内科治疗,第二组50例行常规治疗,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第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第一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心率指标变化明显优于第二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心率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诊内科治疗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病理穿刺取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尸检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日至3月28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9~91(66.6±10.6)岁。超声引导行心脏、双肺、肝脏、双肾及脾脏组织穿刺取材,记录每例取材所需时间,并测量各器官取材组织标本的大小。以满足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遗传学分析样本需求量为取材成功标准,计算超声引导下尸检病理穿刺取材技术对各器官组织的取材成功率。结果超声图像可清晰显示穿刺针的行进路径,并准确定位心脏、肺、肝脏、肾脏及脾脏等脏器穿刺部位。每例尸检穿刺取材所需时间32~54(39.8±5.7)min。心脏、双肺、肝脏、双肾、脾脏取材标本长度分别为10(8,14)mm、13(12,15)mm、14(13,15)mm、13(11,15)mm、14(13,15)mm。超声引导病理组织穿刺取材成功率为心脏87.5%(21/24)、双肺91.7%(44/48)、肝脏100%(24/24)、双肾89.6%(43/48)、脾脏83.3%(20/24)。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病理取材能快速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组织标本,为尸检病理取材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尸检 病理穿刺取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超声引导肺组织微创病理取材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对2020年2-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7例COVID-19死亡患者使用14G全自动活检针进行肺组织微创病理取材。①依据人体肺组织解剖分叶与体表投影,设计常规穿刺点10个。左锁骨中线第3、6肋间为左肺上、下叶内侧区组织取材穿刺点;右锁骨中线第3、4、6肋间为右肺上、中、下叶内侧区肺组织取材穿刺点;左腋中线第4、7肋间为左肺上、下叶外侧区肺组织取材穿刺点;右腋中线第4、5、7肋间为右肺上、中、下叶外侧区肺组织取材穿刺点。②根据各穿刺点尸体肺组织超声图像表现,将其分为含气肺、实变肺与压缩肺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肺组织,设计相应的取材方法,完成对左右肺各叶内外侧区的多点多次完整取材。③记录左右侧肺组织取材所需时间,测量取材组织长度,比较各穿刺点取材成功率及各类肺组织取材成功率。结果①17例COVID-19死亡患者双侧肺组织选取174穿刺点,穿刺获取肺组织病理取材288条。②各穿刺点取材成功率存在差异,左、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穿刺点取材成功率低于其他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类型超声表现的尸体肺取材成功率存在差异,其中含气肺取材成功率为74.4%,低于实变肺及压缩肺(86.8%,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压缩肺取材标本长度为11.4(10.6,12.3)mm,低于含气肺与实变肺[14.6(12.5,15.2)mm,13.5(12.5,1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尸体肺组织超声引导微创穿刺取材方法,可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尸体肺组织病理取材应用参考。

  • 标签: 超声引导 尸体病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措施随机分为2组,比较每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应用在我院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当中,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水平。

  • 标签: 重症有机磷农药 中毒 急诊急救 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近一年接受介入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对比参照组更少,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也更高,P<0.05。结论为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均有显著帮助,还会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徽省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方法利用问卷星自行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匿名式网络方便抽样调查,以安徽省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研究,共调查对象4 016名。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居民对COVID-19的认知、态度、心理和防控行为等,以及居民对政府及卫生部门采取防控措施的满意度和对今后防控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问卷不涉及任何隐私信息,所有题目限定为必填项,以保证应答率。结果4 016名调查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21(19,24)岁,范围为7~80岁;男性为1 431名(35.6%)。网络社交工具(97.8%,3 929名)是调查对象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渠道;调查对象对COVID-19咳嗽(99.5%,3 997名)和发烧(96.0%,3 857名)症状,飞沫传播(99.5%,3 995名)、气溶胶传播(81.1%,3 258名)、接触传播(92.3%,3 708名)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肌肉疼痛或疲劳(62.7%,2 518名)的症状知晓率较低。92.6%(3 720名)的对象认为此次疫情比较可怕或非常可怕。在心理行为得分上,女性(9.38±4.81)高于男性(8.45±5.00),城市(9.37±5.02)高于农村(8.71±4.75),医务工作者(10.79±5.19)高于非医务工作者(学生:8.85±4.83;事业单位人员:9.02±5.08;其他:8.97±5.39)(P值均<0.05)。71.9%(2 887名)的对象对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表示满意;调查对象不聚会、少出门,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的行为执行率较高,分别为97.4%(3 913名)、93.6%(3 758名)和91.5%(3 673名)。结论安徽省居民对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宣传、居民心理健康维护和学生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

  • 标签: 知识 态度 行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作为拥有印尼第三大农业公司的商业巨头,余德耀从2005年底开始进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市场,并一向出手果断、阔绰,在他之后,更多的东南亚资本跟随他的脚步陆续试水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这支资本力量已在当代艺术市场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余德耀的藏品已经足够拉出一张豪华清单,一系列大手笔的购买行为让这位"进场"刚刚4年有余的印尼商人迅速成为众多艺术家、画廊和艺术经纪人、拍卖公司心中不可忽视的实力派收藏达人。虽然余德耀对于自己收藏过程中吃亏上当的经验毫不讳言,但看得出,经历过现实考验的这位印尼华商,已不惮于接受收藏路上随时涌来的风险和动荡,在经济危机的时刻大胆逢低买入,并仍旧不遗余力斥巨资促成当代艺术推展的各项活动。余德耀从未满足于简单的收藏工作,而是雄心勃勃的将娴熟的商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经验运用到收藏事业中。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收藏家 印尼 运作经验 艺术经纪人 商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