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这是一项伦敦的13年单中心研究,比较患与未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病死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及有创通气时间的差异。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为期13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247例CHD早产儿,494例未患CHD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HD患儿在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OR值7.39,95%CI:4.37~12.5;P<0.001)。CHD早产儿患NEC(OR值2.42,95%CI:1.32~4.45;P=0.005),败血症(OR值1.68,95%CI:1.23~2.28;P=0.001)及有创通气时间≥28天(OR值2.34,95%CI:1.19~4.58; P=0.017)风险较高,而IVH风险较低(OR值0.22,95%CI:0.11~0.42;P=0.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HD早产儿有着较高的院内病死率,NEC、败血症发病风险增加及有创通气时间延长,但IVH发生率较低。患CHD的中晚期早产儿院内病死率仍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预后。方法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07~2009年于斯德哥尔摩出生经亚低温治疗的HIE足月及近足月儿。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为新生儿患儿专门修订了新生儿AKI的定义。分析AKI与新生儿患病率/病死率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估患儿在10~12岁时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斯德哥尔摩地区出生的83 939例活产儿中,共66例HIE患儿行亚低温治疗。研究纳入65例,45%诊断为AKI,AKI分度与HIE严重程度相关,有1例患儿需肾脏替代治疗,余患常规治疗。AKI与死亡率增加、血液制品需求增加相关(P<0.05)。取得72%存活患儿在10~12岁时的eGFR值,9例患儿(21%)eGFR值低于正常,eGFR值在是否患AKI的HIE患儿中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采用亚低温治疗,AKI仍是HIE患儿的常见并发症,与新生儿死亡率增加有关。21%患儿在10~12岁时的eGFR值低于正常,这表明有必要长期随访其肾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母亲在医院住院并分娩22~26周胎龄(GA)活产儿的生存时间差异和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EXPRESS(瑞典,2004年~2007年),EPICure-2(英国,2006年)及EPIPAGE-2(法国,2011年)。根据胎龄分层,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调整人群和妊娠特征,进行112天生存分析。比较新生儿期患病率、2~3岁时生存率、随访情况和结局。结果共纳入病例数:EXPRESS(769例)、EPICure-2(2 310例)和EPIPAGE-2(1 359例),胎龄22~23周的112天生存率在3个队列分别为28.2%、10.8%和0.5%;24周分别为68.5%、40.0%和23.6%;25周分别为80.5%、64.8%和56.9%;26周分别为86.6%、77.1%和74.4%。EPIPAGE-2队列的22~23周和24周胎龄儿在生后1天内的死亡率最高。生后28天内的生存率在25周胎龄儿中存在差异,在26周胎龄儿中差异最小。Cox回归与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一致。患病率差异与生存情况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即使调整混杂因素后,超早产儿的预后和生存率仍存在显著差异,早期死亡率和后期患病模式之间没有明确关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早产儿(EP,胎龄<28周)或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1 000 g)与足月儿在校正年龄2岁时的神经发育和社会情绪发展情况。方法这是一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出生的EP/ELBW,足月儿为对照组。在校正年龄2岁时使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三版及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评估简表进行评估。发育迟缓定义为低于对照组平均值1个标准差。采用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EP/ELBW和对照组的平均差值和OR值,调整多胎妊娠和社会风险因素。结果在2岁时评估了205例EP/ELBW及201例对照儿童。与对照组相比,EP/ELBW组在认知方面的OR值为3.7(95%CI:2.3~6.0)、语言方面的OR值为5.3(95%CI:3.1~9.0)、运动方面的OR值为3.9(95%CI:2.3~6.3)及社会情绪能力的OR值为4.1(95%CI:1.6~10.2)。结论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校正年龄2岁时的认知、语言、运动发育和社会情绪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建议进行社会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密切发育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12岁时神经发育结局与围产期、新生儿期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评估先前研究关于产前激素使用对认知的改善是否会持续至12岁。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出生于2004~2007年胎龄为22.7~31.9周的78例极早产儿,在12岁时进行认知、运动和视觉运动整合测试,匹配50例年龄相仿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纳入的早产儿分成两个亚组: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n=53)和超早产儿(胎龄:22~27周,n=25)。结果早产儿组在认知、运动和视觉运动整合测试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个早产儿亚组的胎龄和母亲受教育程度对相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结局密切相关。超早产儿亚组中,产前激素使用可以改善其认知发育、注意力、词语联想及运动技能。结论与同龄足月儿相比,21世纪出生的极早产儿在12岁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障碍。产前激素使用可以长期改善超早产儿的认知及运动技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肺出血(PH)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的急危重症,该文就PH管理作一系统综述。方法根据PRISMA指南,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提取研究设计及样本量、患者统计资料、主要及辅助治疗方法和治疗结局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16项研究共385例PH患儿,治疗方法存在显著异质性。主要治疗方法有:肺表面活性物质、高频振荡通气(HFOV)、肾上腺素、纠正凝血障碍、间歇正压通气、可卡因和托拉唑啉。辅助治疗方法有:血液制品、HFOV、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维生素K、肺表面活性物质、肾上腺素、血管活性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等。5项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主要治疗方法能能有效改善氧合指数及防止PH复发,3项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死亡或长期残疾没有关联。呼吸支持、肾上腺素、纠正凝血障碍和托拉唑啉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对PH有效。结论新生儿PH治疗已有几种有效治疗方法,以后的研究将进一步着眼于深入探索其病因、如何更好地预防及优化临床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钙素影响小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儿血清骨钙素水平和4岁时神经发育的潜在相关性。方法数据基于2008~2009年的2个瑞典出生队列,研究跟踪158例阴式分娩的健康足月儿(51%女孩),监测脐血及生后4月龄、12月龄和36月龄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探究其与4岁时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4月龄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后期的智商总量表相关。骨钙素水平最高四分位数者的智商总量表得分(118.8±8.8)比最低四分位数者(113.2±9.2)高5.6分,且他们的大运动技能得分更高(P<0.05),描划轨迹表现更好(P<0.05)。脐血骨钙素水平与4岁时的处理速度及精细运动发育呈负相关,但12月龄及36月龄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后期神经发育无关。结论婴儿期骨钙素水平或与后期智商及运动发育相关,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围生期窒息(PA)患儿连续神经系统检查、大运动评估(GM)和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方法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2020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围生期窒息足月儿,于2周龄行Hammersmith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HNNE)及头MRI检查,3月龄行Hammersmith婴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及大运动评估。结果研究共纳入50例PA患儿,其中33例未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例诊断为HIE 1度,10例诊断为HIE 2度。25例未患HIE的PA,有24例的HNNE检查有不典型症状,6例HIE 1度患儿有5例及全部HIE 2度患儿的HNNE检查有不典型症状。脑白质T2加权高信号患儿的HINE检查表现出不典型自发性运动者显著增多。结论无论是否患HIE,本研究中的大多数PA患儿在连续神经系统检查中均有不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PA患儿(无HIE)的神经系统症状与HIE患儿相似。脑白质T2加权高信号在PA患儿(无HIE)的MRI中多见,与HINE的不典型自发性运动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或阻碍新生儿及儿童临终决策的主要因素。方法对73位家长和71位医生访谈内容进行定性归纳性的主题分析。临终决策主要为坚持或放弃生命支持治疗。结果家长和医生都表明在沟通过程中,时间充足、传达清晰中立的信息是主要促进因素。时间缺乏、信息不确定及更换医生是主要阻碍因素。大多数促进和阻碍因素或存在两面性,例如有些家长和医生认为父母观点坚决会阻碍临终决策,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是促进因素。此外,家长和医生的看法存在差异。家长特别强调医生相关的促进因素,如提出个性化决策、具有同理心和信任。反之,医生强调患儿病情明显恶化和家长对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认识是临终决策的促进因素。结论该研究深入阐明了家长和医生在进行新生儿或儿童临终决策时的主要促进及阻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家庭光疗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能否改善因新生儿住院所带来的亲子关系恶化及父母压力增加。方法该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所有参与的家庭随机分为家庭光疗组和标准医院治疗组,使用产后结合问卷评估出院及4月龄时的亲子关系作为主要结局。4项其他问卷评估父母教养方式、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作为次要结局。结果我们随机将147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n=78)和对照组(n=69)。住院时间、胆红素平均值和体重增长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父母在出院(P=0.034)和4月龄(P=0.008,效应量r=0.2)时亲子关系方面的得分较高,4月龄时(P=0.024)的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次要结局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住院治疗相比,家庭光疗改善亲子关系并减轻父母压力。应考虑对未免疫接种的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进行家庭光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外科术后早期拔管可缩短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住院时长(LOS)并减少机械通气(MV)相关并发症。本研究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儿童心脏中心的MV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斯堪的纳维亚4个中心696例心脏手术后的MV持续时间和PICU住院时长,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法洛四联症(TOF)及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还纳入了90例心脏手术(不分类型)的新生儿。结果拔管时间的中位数在ASD患儿为3.25 h[四分位数范围(IQR) 2.00~4.83],其次为TCPC(中位数5.00 h,IQR 2.60~16.83)、VSD(中位数7.00 h,IQR 3.69~22.25)和TOF(中位数18.08 h,IQR 6.00~41.38)。新生儿的拔管时间较晚(中位数94.42 h,IQR 45.03~138.14)。MV的持续时间能反映PICU的住院时长,但在12 h内拔管患儿中表现不明显。瑞典中心的MV持续时间及PICU住院时长最短。共有24/696例(3.4%)患儿拔管失败。结论斯堪的纳维亚儿童心脏中心患儿的术后MV时间存在差异。术后12 h内拔管没有延迟PICU的住院时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比较凯撒医疗(KP)评分系统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南预测早发型败血症(EOS)病例数量的差异。方法该项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0例2001~2018年于以色列卡普兰医疗中心出生并患有EOS的新生儿。回顾性评估生后4 h内应用KP评分系统和CDC指南建议患儿是否需抗生素治疗。结果109 877例婴儿(胎龄≥34周)中50例诊断为EOS。生后4 h内有18例患儿出现症状、5例表现为临床疑似EOS、27例无症状。KP评分系统建议19例(38%)患儿应用抗生素,包括18例有症状及1例早期无症状患儿。CDC指南建议27例(54%)患儿应用抗生素,包括上述19例患儿、5例疑似及3例无症状患儿。结论与KP评分系统相比,CDC指南在生后4 h内能够识别出更多的疑似和无症状EOS病例,建议使用KP评分系统时应加强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母亲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可能诱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从而导致新生儿出血症。母亲脾切除史和既往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作为nTP的高危因素已达成共识,但其他因素如母亲血小板计数等尚未明确。方法回顾性分析ITP母亲生育的145例新生儿发生严重nTP和出血症的风险。结果有脾切除史(OR=4.4)及既往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OR=46.9)的母亲所生育的患儿更易在生后24 h内发生严重nTP。母亲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OR=42)、孕期接受治疗(OR=2.4)、孕期或分娩时血小板计数低的母亲所生育的患儿更易在生后前几天血小板最低时出现严重nTP。但这些高危因素并没有增加新生儿出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结论本研究明确脾切除史或既往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的母亲所生育的新生儿患严重nTP的风险。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进一步明确了其他三个高危因素:孕期接受治疗、孕期或分娩时的血小板计数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假设秋冬季确诊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迅速以及寒冷季节的发病率可能更高。方法分析4 993例芬兰儿童及青少年Ⅰ型糖尿病表现的季节性差异。临床诊断时分析患儿的代谢特点、β细胞自身抗体及HLA-Ⅱ类基因情况。结果与春夏季相比(n=1135/22.7%,n=219/24.4%),秋冬季的新发病例较多(n=1353/27.1%,n=1286/25.8%),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与年长儿(5~14岁)不同,婴幼儿(0.5~4岁)在冬季确诊较少(P=0.019),年长儿的发病特点与整体相似。新发病例较少的季节,患儿的代谢失衡情况更加严重。结论糖尿病临床表现的季节性差异在年长儿和年幼儿中有所不同,提示在不同年龄段诱发该疾病的环境因素并不相同。新发病例较少的季节往往临床表现更重,可能是由于就医较晚而非自身免疫情况恶化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急诊入院患儿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该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采集2020年4月-7月入院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以及阳性结果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924例儿童(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4岁[1~9];男孩占55%),908例(98.3%)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3份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0.3%,95%可信区间:0.1~1),均无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836份样本(90%)进行其他呼吸道病毒检测,其中129份(15.4%)为阳性(主要为鼻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年幼儿及呼吸道症状伴发热的儿童中更加常见。结论急诊入院患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低。相反,即使保持社交距离和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马凡综合征患儿在儿童期即并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扩张和二尖瓣病变等,影响其病程进展。本研究旨在明确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高危标志物用于识别马凡综合征的严重表型,探讨三尖瓣脱垂(TVP)对马凡综合征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此项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30例FBN1基因突变的马凡综合征患儿,年龄(10.7±4.8)岁。我们按照是否患TVP进行分组,在首次及末次调查时进行横断面分析,探讨TVP与其他心血管、眼部和全身病变的相关性,并对随访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结果基线水平上,与未患TVP者相比,TVP患儿的主动脉根部扩张(P=0.013)、二尖瓣脱垂(P=0.000 1)和系统损害(P=0.025)发生率较高。随访发现曾患TVP的马凡综合征发生主动脉根部扩张(P=0.002)、二尖瓣脱垂(P=0.000 1)和系统损害(P=0.002)的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结论TVP是马凡综合征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与心脏疾患及马凡综合征心外表现均显著相关。因此,儿童马凡综合征患者应常规做超声心动图评估TV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24周以下超早产儿在儿童时期的疾病诊断情况。方法通过调查相关医疗档案,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8年瑞典出生队列24周以下超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特定的躯体化诊断情况。结果共有383例儿童纳入本研究,胎龄中位数为23.3周(21.9~23.9),出生体重中位数565 g(340~874 g)。75%儿童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语言障碍(52%)、智力障碍(4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0%)、孤独症谱系障碍(24%)、视觉障碍(22%)、脑瘫(17%)、癫痫(10%)和听力障碍(5%)。23周出生的男孩发生智力发育障碍(45% vs 27%,P<0.01)和视觉障碍(25% vs 14%,P<0.01)比例高于女孩。队列中仅一半儿童(55%)接受康复训练,大多数儿童(88%)存在躯体化诊断,包括哮喘(63%)和发育不良/身材矮小(39%)。结论24周以下超早产儿在儿童期大多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和(或)躯体化诊断,应就诊于康复机构。临床医生需关注这些患儿可能存在的多重健康及发育问题,亟需加大这方面投入以便尽早明确并提供患儿所需的长期医疗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婴儿(0~24月龄)睡眠相关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性病例分析2009至2018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尸检病例及诊疗记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5例病因不明的婴儿死亡病例,认为不安全的睡眠环境参与或导致了婴儿的死亡。整理全部数据发现:所有婴幼儿至少存在一个已知与睡眠相关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96%患儿存在多个高危因素。高危因素随患儿年龄增大而增多,包括睡眠环境中的物件(存在于90%的病例中)、未获批准的床上用品(77%)和同床睡眠(55%)。土著婴儿、母亲年龄较小和低收入社区的比例过高,土著婴儿的高危因素与非土著婴儿有所不同。结论大部分婴儿睡眠相关死亡与使用未获批准的床上用品及同床睡眠相关,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居住于低收入社区、土著家庭和母亲年龄较小格外影响婴儿睡眠相关死亡的发生。迫切需要在土著社区加强戒烟及其他宣教以预防婴儿睡眠相关死亡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更有效的标准以识别首次尿路感染的儿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显著异常。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9年日本一家医院首次尿路感染的2~24月龄儿童,进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99Tcm-二巯基丁二酸和超声检查。临床上泌尿系统显著异常定义为:高分度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性及异常尿路病变、需手术干预、肾脏发育不良和肾脏瘢痕形成。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探究相关因素,据此开发新的标准,并应用新标准回顾性分析原始数据,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67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39例存在泌尿系统显著异常。分类回归树分析表明相关因素为:非大肠杆菌性感染、血清肌酐水平和超声结果异常。当非大肠杆菌感染或血清肌酐水平(≥0.21 mg/dl)作为金标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0.68。结论非大肠杆菌感染、高于正常值或高血清肌酐水平作为标准可有效预测首次尿路感染儿童是否合并泌尿系统显著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吞咽视频荧光镜检查(VFSS)是诊断儿童误吸的金标准,但与临床喂养评估(CFE)相比需要一定医疗条件且具有辐射性。我们评估了它们在诊断、喂养管理和临床状态方面的附加值。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在一家三级儿科医院接受VFSS诊疗的0~18岁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结果共有113例儿童接受VFSS诊疗,年龄0.1~17.9岁,中位数年龄为2.2岁。其中诊断慢性肺误吸(CPA)87例(77%),神经系统疾病73例(64%);胃肠道疾病73例(64%)和先天性心脏病42例(37%),互不排斥。确诊为误吸患者46例(41%),显性误吸9例(8%),隐性误吸37例(33%)。经VFSS检查发现CPA或脑性瘫痪患者更容易发生误吸,OR值分别为3.2和9.8。VFSS后的喂养建议与基于CFE喂养有显著差异,P<0.001:完全经口喂养的儿童比例从65%上升到79%,P=0.006;完全肠内营养的儿童从10%到14%;P=0.005。经VFSS后一年内,儿童接受抗生素疗程、总入院次数和呼吸道疾病入院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在临床疑似CPA患病率高的人群中,与CFE相比,VFSS改变了喂养管理,可能有助于随后的临床改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