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余华的小说《活着》问世不久,张艺谋就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两者在国际上都获得奖项,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但两者在题旨或审美意蕴上显示出重大差异。余华的《活着》本着先锋文学"为内心写作"、极端化写作原则,通过一系列"死亡"的描写,凝结出福贵式的生命意识与人生哲学,显示出形而上哲思品格,是一首现代主义哲理诗。电影《活着》则本着写实主义文学观,着眼于形而下人生苦难的展示与现代历史的反讽,精彩地演绎了原著的"苦难"故事,但其"大团圆"结局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美学原则,消解了原著的思想意蕴,减弱了社会批判力度,因而其思想深度与审美境界都逊色于原著。

  • 标签: 余华 张艺谋 《活着》 生存哲学 思想深度
  • 简介:在近世中国漫长的"人"的解放历程中,徐枕亚的《玉梨魂》标志着在传统文化语境下个性解放历史趋向终结之际,新时代"人"的解放历程的开端。继《西厢记》、《牡丹亭》之后,它重新打开了国人情感解放的"潘多拉盒子",实现了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与超越,为日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伦理的觉悟"奠定了深广的社会情感基础。情感启蒙和"情"的解放是"人"的解放和人格建构历程中初始而且最关键的环节,《玉梨魂》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审美意义就在于此。同时,作品还生动描写了在情感解放与伦理觉悟的特定"历史时差"间隙之中,主人公情浓志弱的精神风貌,真实地记录了这个难以为后人理解的"历史瞬间"。

  • 标签: 《玉梨魂》 情感解放 思想启蒙 伦理觉悟 “人”的解放
  • 简介:《论文学是文学》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大胆质疑、不懈追问以及强烈的历史意识,是本专著突出特点。在具体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作者坚持从细读文本出发,同时又以哲学、历史、文化的宏观视野为平台,对所考察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审视。使其研究成果既体现出文学研究中应有的审美特性,又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

  • 标签: 人道主义 审美立场 宏观视角 质疑与追问 历史意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