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脓毒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实验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随机选取两组标本进行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模式(DIA)定量检测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组间荟萃分析(Meta分析),并构建生存曲线;利用ELISA验证筛选出的指标,将数据与临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数据共同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出对脓毒症证具有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结果DIA显示,脓毒症组有71个差异蛋白,6个下调、65个上调;这些差异蛋白的GO功能富集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白细胞迁移等。组间Meta分析发现,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在脓毒症组较健康对照组高〔标准化均数差(SMD)=-0.47,95%可信区间(95%CI)为-0.93~0.00,P<0.01〕,在死亡组表达较生存组高(SMD=-0.44,95%CI为-0.70~-0.18,P=0.6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71的表达与生存预后呈负相关,低表达者生存率越高(P=0.000 34)。ELISA显示,脓毒症组CD71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nmol/L:156.83±84.71比87.99±47.89,P<0.05),死亡组CD71表达较生存组明显升高(nmol/L:219.63±125.59比130.97±40.4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71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0(敏感度为65.1%,特异度为90.0%);CD71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0.744(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4.1%);提示CD71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能力均强,且预后判断能力优于PCT(AUC=0.547,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55.9%)、CRP(AUC=0.594,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61.8%)和Lac(AUC=0.540,敏感度为42.9%,特异度为82.4%)。结论CD71对脓毒症有较好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具有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标签: 转铁蛋白受体CD71 脓毒症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脓毒症患者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寻找脓毒症诊治的潜在新靶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就诊的12例脓毒症患者及同期9例健康体检者。采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并采用非依赖性采集技术得到各蛋白表达数据。将所得数据导入整合差异表达和通路分析在线网络工具IDEP2,对数据进行ID转换,并进行均一化处理,验证其可比性,再用主成分分析剔除离群数据。以P<0.05、log2差异倍数(FC)>1或log2FC<-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差异蛋白。用DAVID在线网站将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从蛋白质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个方面对蛋白进行富集分析,同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通过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在线网站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找到紧密联系的相关蛋白。结果两组数据经均一化处理后提示具有可比性。最终共筛选出125个差异蛋白,其中99个上调,26个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具有细胞调节功能及催化活性,参与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及免疫过程;KEGG通路分析提示这些蛋白参与了氨基酸、糖类代谢及免疫相关通路。PPI分析显示,关键蛋白主要为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纤维蛋白1(FBLN1)和血浆激肽释放酶1(KLKB1)等,最终筛选出与炎症、免疫等紧密相关的MMP14及KLKB1,二者可能是早期诊治脓毒症的潜在新靶点。结论MMP14和KLKB1可能为脓毒症诊治及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脓毒症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内毒素耐受(ET)的潜在关键基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①实验1(基因芯片与生物信息分析):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ET相关基因数据集GSE47783,该数据集由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建立脓毒症模型(LPS组)和ET模型(ET组)后进行实验获得;利用IDEP 0.92软件筛选数据集中两组差异表达基因(DEG),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并定位DEG主要富集的功能和信号通路。利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针对DE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基因甲型肝炎病毒细胞膜蛋白受体2(HAVCR2)进行后续验证研究。②实验2(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模型制备):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通过LPS刺激制备ET模型(ET组,用10 μg/L的LPS培养24 h后,再用100 μg/L的LPS培养4 h)和脓毒症模型(LPS组,用100 μg/L的LPS培养4 h);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给予等体积溶媒PBS培养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HAVCR2的mRNA及蛋白表达。③实验3(HAVCR2慢病毒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为进一步明确HAVCR2是否参与ET形成,用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技术敲低RAW264.7细胞中的HAVCR2后,再制备ET模型(HAVCR2--ET组),并设非敲低HAVCR2的对照组(ET组)。采用RT-qPCR法检测细胞中巨噬细胞极化关键基因〔精氨酸酶1(ARG1)、CD20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mRNA表达。结果①实验1:共获得1 013个DEG;与LPS组比较,ET组有521个上调基因,492个下调基因;这些DEG的功能主要为增加生物合成、抑制炎症反应,主要富集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TLR)、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选择ET组第一个表达上调的膜蛋白HAVCR2作为验证研究的目标。②实验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经大剂量LPS处理后,RAW264.7细胞中HAVCR2 mRNA表达较PBS组明显下调;而ET组HAVCR2 mRNA表达明显高于LPS组(2-ΔΔCT:1.10±0.10比0.60±0.10,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③实验3:与ET组相比,HAVCR2--ET组细胞ARG1和CD206的mRMA表达明显降低〔ARG1 mRNA(2-ΔΔCT):0.50±0.10比1.00±0.10,CD206 mRNA(2-ΔΔCT):0.73±0.10比1.00±0.10〕,下游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 mRNA(2-ΔΔCT):2.20±0.10比1.00±0.10,IL-1β mRNA(2-ΔΔCT):9.00±0.10比1.0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NOS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VCR2参与脓毒症下游炎性因子的调节,参与ET的形成,有望成为脓毒症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甲型肝炎病毒细胞膜蛋白受体2 内毒素耐受 脓毒症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