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应当获得什么样性质的宪法保护却是被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中有义务规定政府在公民受教育权实现方面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而在政府无法承担有效保障责任的领域,公民应当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自由.在受教育权上确立政府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功能,可以建立宪法权利至上的法治观念.作者指出,当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关键是要求政府必须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供完全和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保障.

  • 标签: 受教育权 宪法保护 中国 义务教育制度 实现方式
  • 简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必然选择。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不是权力制约的关系,而是人大对"一府两院"的领导与监督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和实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有效地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我国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行。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 一府两院
  • 简介:本文全面和系统地梳理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和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相关的重要论述,结合习近平在地方长期从政实践中就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所发表的一系列言论、观点,明确指出习近平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重要论述形成扎根于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和中央两个方面的从政实践经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习近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同时,对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实践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习近平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宪法 实施
  • 简介:<正>受教育权被认为是现代宪法所确立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也是最能够体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的一种实体性宪法权利。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很显然,现行宪法明确肯定了受教育权受到宪法的保护。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

  • 标签: 教育权利 宪法解释 现行宪法 现代宪法 宪法权利 十六条
  • 简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实际生活中要能够发挥其根本法的作用,关键在于宪法的各项规定和宪法原则、精神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宪法实施是作为根本法的宪法活的灵魂。全面有效地推动宪法实施工作,也是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 标签: 宪法原则 社会公众 崇尚 培养 国家治理 法的作用
  • 简介:前不久,张德江委员长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先后赴河南省、重庆市开展执法检查。检查期间,张德江委员长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提出了执法检查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这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执法检查 国家权力机关 党的领导 问题导向 行使国家权力 职业教育法
  • 简介:文本全面和系统地解读了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论述,“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地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特点,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和制度支柱,其他“三个全面”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和功能补充。“四个全面”是从法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多学科角度来科学地看待法治的作用,立足于解决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是就法治论法治。因此,“四个全面”更好地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要求,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指导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动力。“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系统观,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 标签: “三个全面”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2014年12月4日,我们迎来首个“国家宪法目”。作为一国法律的“母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被形象地喻为“国家的资格证”。

  • 标签: 国家宪法 治国安邦 总章程 母法 法律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的政治主张,正确地处理了“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两者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突出了“依宪执政”在“依法行政”中的核心地位,是执政党贯彻落实“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重要行动纲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依宪执政 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 中共中央 政治主张
  • 简介:本文从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制定的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中规定的享有宪法职权职责的组织机构的法律特性出发,提出应当使用“宪法机构”的概念来代替“国家机构”的概念表述宪法文本规定的享有完法职权职责的组织机构的组织特征和法律特性更能突出宪法机构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使用“宪法机构”概念可以强化宪法机构自身的宪法意识,提高宪法机构依据宪法规定履行自身宪法职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使用“宪法机构”概念也可以有效地区分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与非宪法文本所产生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律性质,建立起对宪法机构活动的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防止保证宪法实施责任机制的无限扩大和泛化。最后,使用“宪法机构”概念可以更好地接纳宪法文本中所确立的非国家机构性质的“宪法机构”,建立起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分析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宪法机构性质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 标签: 宪法机构 国家机构 非国家机构 宪法文本 依宪办事 依宪治国
  • 简介:人权,一般意义上理解为“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其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现代法治社会制度上的设计,使人权这种价值得到最彻底地实现。其中,司法在国家职能中县有保障人权实现的最终救济功能。…….

  • 标签: 人权 司法最终救济性 道德应然性 法律应然性 诉权 人权保障
  • 简介:本文从《人民日报》披露的“衡阳贿选事件”相关信息出发,结合湖南人大网、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网等网站所发布的与“衡阳贿选事件”相关的资料,对“衡阳贿选事件”的事实状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深度整理,梳理出一些更为完整的关于“衡阳贿选事件”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基于这些深度挖掘的信息和资料,本文详细地论证了《人民日报》对“衡阳贿选事件”定性为“三个挑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挑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挑战以及对党纪国法的挑战)的正当性依据。继而本文又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衡阳贿选事件”发生的可能存在的各种成因,指出了“衡阳贿选事件”可能导致的需要学界和决策层高度关注的“宪法危机”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又从我国现行宪法、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出发,对如何在法律上妥善处理“衡阳贿选事件”在对人、对事两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作者强调,一定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科学严谨地处理“衡阳贿选事件”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通过对“衡阳贿选事件”的善后处理来将坏事转为成反腐倡廉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政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重大和复杂的反腐败问题的执政能力。

  • 标签: 衡阳贿选事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国家法律 党的纪律
  • 简介:评价八二宪法实施状况在理论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标准等等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八二宪法的绝大多数条款在立法实施层面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制定具体法律的形式将现行宪法中的主要条文加以细化,故考察现行宪法具体条文的实施状况应当从考察这些具体法律入手。应当对八二宪法实施状况建立一个兼具客观标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估机制,还应当引进诸如宪法时刻、宪法阻却等等可以明显判定宪法实施状况的基础性概念,才能更有效地来评价八二宪法实施的真实状况,从而为完善宪法实施制度、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提供准确和有效的分析数据。

  • 标签: 宪法实施 宪法评价 宪法时刻 宪法阻却 宪法解释
  • 简介:说起我与《法学杂志》的缘分,确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可以说,《法学杂志》是我与北京市法学会结缘的纽带。我能够熟知北京市法学会的工作并积极参加学会活动,多亏了《法学杂志》。

  • 标签: 《法学杂志》 学会活动 法学会 北京市
  • 简介: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金砖四国”之一,其国内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巴西在乡村发展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为巴西乡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指引和规范作用。我国的乡村发展模式与巴西有所不同,我国在乡村发展法制建设方面应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土地兼并问题,应通过集约化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来保证我国乡村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 标签: 巴西 乡村发展 城市法 土地改革
  • 简介:文章指出《突发事件应对法》最重要的立法目的就是旨在确立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政府职责,严格遵循程序法治原则等。针对该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在该法中明确赋予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活动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必要的行政授权,并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还应当注意协调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各种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今后仍然有必要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法治。

  • 标签: 突发事件应对法 紧急状态法 应急预案 政府职责
  • 简介:自建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没有明确拒绝宪法在司法审判中的可适用性,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更倾向于在民事审判领域将宪法作为司法审判的法律依据,对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中能否适用宪法采取回避态度。地方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中适用宪法的情况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地方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中援引宪法作为判案依据必须谨慎而行,尽量避免涉及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的事项。但对于援引宪法能够强化审判案件中法律依据的合理性和法律效力的,可予以保留。

  • 标签: 司法审判 援引 宪法适用 违宪审查
  • 简介:问: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的意义是什么?答:这是我国选举制度向前迈进、不断完善的见证,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 标签: 选举法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修改 代表候选人 选举制度 亮点
  • 简介:目前,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律在确认宗教组织与国家之间关系方面的几种模式,包括政教合一模式、政教分离模式、国教模式、政教合作模式、国家控制或主导模式。从我国目前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宗教组织的规定来看,我国目前宗教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属于国家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宗教组织可以依法设立并且必须依法活动,国家对宗教组织的活动可以实行依法监督,同时在必要时对宗教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给予关注和必要的支持。就相关的法律规定而言,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比较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但在一些地方性立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高度关注。

  • 标签: 宗教 宗教组织 宗教信仰自由 政教合一 政教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