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张爱玲在《十八春》中借沈世钧的口说,我对新中国的前途是绝对有信心的,我只是对我自己没有信心。信心来自于人和背景的契合,所以没有信心的人总是逃离。和旧日的上海有着太多关系的沈世钧、翠芝是去远方寻求别样的人生了,反而是叔惠,这个最初的逃离者,现在回来了,而且带着信心。张爱玲也是没有信心的,所以

  • 标签: 城市文学 张爱玲 城市与乡村 中国文学 意识形态 文学传统
  • 简介:尽管对于柳青的创作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争议,但这些争议并不能阻碍他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是那些对他有批评的评论家也不否认这点。这场争议表面上看来是关于人物塑造过程中理想性和真实性之间的争议,是如何让人物获得可理解性的讨论,但其背舌却隐含着文学史叙述和评价的标准问题,即柳青所言“英雄人物”的塑造乃当代文学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意义绝非所谓的“中闻人物”可以代表,而对其评价也绝非原有的评价体系所能容纳。事实上,联系到上世纪80年代后对柳青的重新评价,可以发现在文学史的叙述中,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是因了评价体系的变更而被淹没。因此,重新提出柳青在当代文学中的叙述和评价问题,在今天并非没有意义。

  • 标签: 柳青 当代文学 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