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法维拉韦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尿酸升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法维拉韦5日或10日方案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法维拉韦用药结束后血尿酸变化率≥30%为血尿酸升高,据此将患者分为血尿酸升高组与无血尿酸升高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疾病情况、吸烟饮酒情况、COVID-19分型、法维拉韦用药方案、用药前血尿酸和肾功能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法维拉韦相关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79例,男性104例(58.1%),女性75例(41.9%);年龄19~70岁,中位年龄43岁。179例患者法维拉韦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451±119)μmol/L比(332±94)μmol/L,P<0.001];血尿酸变化率为-57.1%~157.8%,中位血尿酸变化率为38.6%;108例(60.3%)患者血尿酸变化率≥30%。接受法维拉韦5日和10日方案治疗患者血尿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6.8%(36/77)和70.6%(7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4.0~<28.0 kg/m2(OR=3.109,95%CI:1.209~7.994,P=0.019)和法维拉韦10日方案(OR=3.017,95%CI:1.526~5.964,P=0.001)是法维拉韦相关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法维拉韦治疗的COVID-19患者超过半数可发生血尿酸升高,超重和法维拉韦10日方案是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尿酸 高尿酸血症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法维拉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国际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其在基因组学与SARS-CoV高度同源。针对SARS-CoV-2感染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故了解病毒结构,阐明并利用它们的复制机制筛选治疗靶点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本综述主要围绕目前中和抗体的研发、主蛋白酶、聚合蛋白酶靶点研究、宿主细胞及病毒感染后期NF-kB和IL-6-STAT3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作为治疗靶点加以综述,为药物及疫苗设计提供基础。

  • 标签: SARS-CoV-2 SARS-CoV 治疗靶点 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复阳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免疫功能与病毒核酸复阳的关系。方法随访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治并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为复阳组和非复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共纳入554例出院患者,其中复阳患者107例,复阳率19.31%。与非复阳组相比,复阳组中性粒细胞计数、B淋巴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降低比例、肌酐水平较低,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降低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1.1(OR=3.231,95%CI:1.510~6.917)与B淋巴细胞计数≤200(OR=15.791,95%CI:5.315~46.917)是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细胞免疫与患者核酸再次阳性有关,B淋巴细胞计数≤200是患者核酸复阳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比值<1.1也可作为预警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复阳患者 预警因素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引起全世界对人冠状病毒的广泛关注。该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人类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均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为受体。现对这3种病毒的病毒学特征、与ACE2的相互作用、传播能力和临床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点,以及3种冠状病毒的交叉免疫问题进行综述,为2019-nCoV的后续研究及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人类冠状病毒NL6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7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合并听力下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异性检查、脑脊液分析、耳部查体、纯音测听、影像学表现等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70岁,平均39.29岁。7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早期表现出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头痛等。听力下降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出现在发病早期2例、治疗过程中3例、停药后2例。单侧发病者2例,双侧发病者5例。突发性聋者2例,渐进性听力下降5例。听力下降病程小于3个月者4例,听力改善者4例;长于3个月者3例,听力改善者0例。轻、中度患者5例,重度、极重度患者2例。腰椎穿刺检查提示入组患者颅内压轻度升高(平均为197 mmH2O),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平均为104个/μl),且以单核细胞为主(90.7%),脑脊液蛋白206.1 mg/dl,脑脊液糖1.95 mmol/L,脑脊液氯化物118.7 mmol/L。结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合并听力损害并不少见,相较于其他典型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相关后遗症。

  • 标签: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 听力下降 听神经炎 颅内压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感染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探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收治的SFTS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存活/死亡分组比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它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收治SFTS患者81名,存活组66名、死亡组15名。组间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ALT、AST、LDH、CK、CKMB、HBDH、TT水平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CD4+T淋巴细胞降低、AST升高、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是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FTS女性患者,早期CD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AST明显升高、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提示病情危重,有死亡风险。女性、CD4+T淋巴细胞降低、AST升高、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是SFT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死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病毒本身的抗病毒治疗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根据埃博拉病毒复制感染过程,简述作用于各环节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实(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而评述新型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疗效,并提出联合治疗方案的方向。

  • 标签: 埃博拉病毒病 抗病毒 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