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例报告文献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0月10日),选择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增强的病例报告文献。根据病例报告中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程度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可靠性。总得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结果共收集到41篇文献,涉及56例患者、26种HDS。轻度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HDS有5种,包括当归、草木犀流浸液片、南瓜籽、鱼油和水飞蓟;中度者6种,包括生姜、芒果、蜂花粉、斯卡珀农葡萄、核桃和灰树花;重度者15种,包括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石榴汁、虾青素胶囊、苦艾、蜂王浆、越橘、红枣和贯叶连翘。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为高度可靠的HDS有1种,为蔓越莓(评分为11分);较可靠者8种,包括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评分分别为8、7、7、7、7、6、6、6分);可能可靠者12种,包括当归、生姜、草木犀流浸液片、芒果、虾青素胶囊、蜂花粉、苦艾、蜂王浆、斯卡珀农葡萄、核桃、越橘和灰树花(评分分别为5、5、5、5、4、4、4、3、3、3、3、3分);可疑可靠者5种,包括南瓜籽、红枣、鱼油、水飞蓟和贯叶连翘(评分分别为2、2、2、0、-1分)。结论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等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和可靠性均较高,应避免在华法林治疗期间使用。

  • 标签: 中草药 营养保健品 华法林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采用TAF(试验组)和TDF(对照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血脂异常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1项RCT,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4项(HBV亚组),治疗艾滋病的研究7项(HIV亚组),质量评价结果均为低偏倚风险。11项RCT共涉及患者11 888例,试验组6 273例,对照组5 6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DL-C和T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2.9%(157/5 347)比0.8%(37/4 727),RR=3.39,95%CI:2.35~4.89,P<0.001;TC:0.7%(36/4 880)比0.1%(6/4 397),RR=4.25,95%CI:1.91~9.45,P<0.001;TG:0.5%(16/3 157)比0.3%(8/3 102),RR=1.83,95%CI:0.81~4.15,P=0.140]。对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升高值(14.00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4.00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TAF可明显升高LDL-C和TC水平。

  • 标签: 替诺福韦 血脂异常 乙型肝炎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紧急使用和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及紧急使用的COVID-19疫苗有4类,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上市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疫苗均能有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总体安全性较好,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多为轻、中度。因COVID-19疫苗接种涉及的人群数量大,范围广,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医务工作者和研发人员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长期监测,确保疫苗安全。

  • 标签: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疫苗可预防疾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危人群,多国政府机构或学术团体建议优先为CKD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对COVID-19疫苗的免疫应答率低于健康人,增加疫苗接种剂次可能提高其免疫应答率。CKD患者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情稳定且无接种疫苗禁忌证的CKD患者均可以接种COVID-19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对CKD患者是安全的。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KD患者需要权衡利弊,与利妥昔单抗治疗间隔6个月以上或在糖皮质激素减量后接种COVID-19疫苗。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面临着最危急的状况,截至2021年1月11日,全球确诊病例已近9 000万,死亡病例近200万。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疫战疫形势严峻复杂。在这种形势下,患者的用药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如COVID-19治疗的超说明书用药和同情用药中的安全问题、COVID-19治疗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并用中的安全问题、COVID-19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公众自购药物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安全问题以及疫情期间其他疾病患者用药的安全问题等。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给予更多关注,科学抗疫,用更小的代价去赢取COVID-19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更大胜利。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患者安全 药物监测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管理
  • 作者: 王欣 闫素英 蔡晧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100015
  • 简介:摘要用药错误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患者是用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的群体。老年患者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包括罹患疾病种类多、用药品种多(包括高警示药品)、肝肾功能减退、认知障碍和独居等。老年患者用药错误的常见类型包括漏服药物、未按规定时间服药、用药方法错误、因遗忘而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和误服禁止同时服用的药物等。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共同参与老年患者的用药管理,医师开具处方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建议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耐心地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借助电子设备提醒老年患者用药,对记忆力明显减退的老年患者应求助其家属参与用药管理。

  • 标签: 用药错误 老年人 老年医学 患者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方法1例26岁女性患者于2017年6月7日入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短时间内2次注射肉毒素共500 U后出现全身乏力、胸闷、眼睑下垂等不适症状。诊疗过程中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后经仔细体格检查(下颌肿胀)、多次询问病史等,最终明确为肉毒素中毒诊断。经10余天补液、促代谢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不适症状好转。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共检索到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文献33篇,其中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7篇,包括了30例有效病例。对这30例患者的一般特点、肉毒素注射后中毒发病时间、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年龄范围3~80岁。除2例不详外,余均为A型肉毒素中毒。发生肉毒素中毒最早为使用肉毒素当天,最晚为注射后3周。病程持续10 d至6个月。经积极治疗后,多数预后尚可。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医源性肉毒素相关性不良反应,把控适应证,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肉毒毒素类 A型肉毒毒素 医原性疾病 外科,整形 肌无力 肌电描记术 肉毒抗毒素 数据库,文献型
  • 简介: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SARS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 抗病毒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妊娠中晚期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7月20日),收集妊娠中晚期服用TDF预防HBV母婴传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以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分析的效应值以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二分类变量分析的效应值以比值比(OR)或危险度(RR)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12项研究纳入分析,2项为RCT,10项为队列研究,共包括HBV感染母亲1 326例及其婴儿1 281例,妊娠中晚期服用TDF者729例(TDF组),未干预或应用安慰剂者597例(对照组)。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项RCT中1项为"低偏倚风险",1项为"高偏倚风险";10项队列研究中9项为高质量,1项为中等质量。有效性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DF组母亲基线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MD=0.15,95%CI:0.04~0.26,P=0.008),产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MD=-5.41,95%CI:-7.26~ -3.56,P<0.001),产前HBV DNA未检出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0.3%(41/202)比2.0%(4/203),OR=27.55,95%CI:7.32~103.85,P<0.001];TDF组母亲所生婴儿HBV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8%(5/618)比9.1%(47/516),RR=0.13,95%CI:0.07~0.27,P<0.001]。安全性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DF组与对照组母亲所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死亡率、出生体重、身高和头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F组与对照组母亲产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1项研究结果显示TDF组母亲中1~2级无症状性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者占比高于对照组[7.2%(7/97)比0(0/100),P=0.006],其他妊娠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服用TDF可有效预防HBV母婴传播,对胎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替诺福韦 肝炎,乙型 妊娠 传染病传播,垂直 母亲暴露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获批上市,主要包括靶向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精准、疗效好、毒性低等优势,大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因其不良反应类型、监测方式等均与传统化疗药物有所区别,在不良反应预测指标、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和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学 分子靶向治疗 药物监测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我国医务工作者在短短4个月内不仅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在我国大陆的蔓延,而且在COVID-19的科研方面也硕果累累。近4个月内,我国学者发表并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COVID-19英文文献共1 033篇,是2003年全年发表论文数量的6.6倍;其中中国大陆作者发表文献的占比从2003年SARS流行期间的48.7%(76/156)上升至2020年近4个月发表文献的84.8%(876/1 033)。论文发表时间也明显提前,中国的研究人员在COVID-19疫情出现不到1个月(2020年1月7日)就鉴定出导致这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并向WHO报告,当月还发表了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传播动力学和临床特征的论文。中国更加关注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学专业人员发表的英文和中文文献占比从2003年的0和0.2%(10/4 023)上升至2020年1月至4月的2.3%(24/1 032)和9.3%(215/2 317)。中国不仅在疫情控制方面成为世界的榜样,而且在有关学术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基于文献的发现 文献计量学 中国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