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孢子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死率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非HIV感染免疫抑制患者合并孢子肺炎的数量增多,孢子肺炎的早期、正确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对孢子肺炎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的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平均(55±14)岁。根据是否符合IPA确诊及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IPA组及对照组。其中IPA组15例,确诊IPA者1例,临床诊断IPA者14例,男11例,女4例,平均(53±16)岁。对照组49例,均为不合并IPA的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男22例,女27例,平均(57±18)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气管镜下表现,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IPA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合并IPA患者的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15例IPA者中死亡7例。IPA组出现喘鸣音的患者(13/15)明显高于对照组(2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的白细胞计数[(11.0±2.7)×109/L]、血半乳甘露聚糖[(2.46±0.80)μg/L]及BALF的半乳甘露聚糖[(5.30±0.9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109/L、(0.33±0.07)μg/L和(0.73±0.17)μg/L(均P<0.01),而降钙素原[0.50(0.30~40.60)μg/L]低于对照组的1.9(0.60~42.70)μg/L(P<0.01)。与对照组相比,IPA组胸部CT出现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11例)、大片实变影(9例)、晕征(3例)、空洞或空气新月征(5例)的患者多于对照组(8、11、0和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A组12例气管镜下出现气道黏膜假膜形成,气道狭窄10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和17例(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住RICU后糖皮质激素应用史、降钙素原水平、CT出现多发结节影及晕征、气管镜下假膜形为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IPA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IPA组血浆促炎因子IFN-γ[34.9 (20.6~64.0)μg/L]及IL-2[16.2(8.9~20.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43.8~124.5)μg/L和20.4 (14.6~28.8)μg/L(均P<0.05),而抑炎因子IL-4[51.6(32.7~69.7)μg/L]及IL-10[15.7(11.8~92.5)μg/L]高于对照组的8.9(6.1~15.0)μg/L和7.8(3.6~21.8)μg/L(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FN-γ(r=-0.658,P=0.02)及IL-6(r=-0.602,P=0.038)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IL-10(r=0.641,P=0.025)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如果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增高而降钙素原无明显增高、影像学出现沿气道分布的多发结节影及气管镜下表现为特征性假膜形成时,应高度怀疑合并IPA。

  • 标签: 流感,人 肺炎,病毒性 侵袭性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全身麻醉手术的关键支持技术。与任何医疗技术一样,机械通气也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损伤(VILI)。本文着重概述VILI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对VILI提供全面认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病理生理学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流感相关性曲霉病(IAPA)的报道逐年增加,延迟诊治是导致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为增强临床医生对IAPA的认识,提高对IAPA的诊治能力,本文对IAPA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情况,确定其基础疾病与感染微生物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MICU)的11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免疫抑制患者的病原学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5例(54.6%),年龄(59.3±14.5)岁,入MICU时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为6.7±3.6,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ECHE)Ⅱ评分为 19.4±6.8。60例(50%)患者最终好转出院。长期使用激素是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计算不同病原微生物在原发病是否累及肺部患者中的差异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99例(83.2%)患者检出阳性的病原学结果,混合感染发生率54.5%。位列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是孢子(55.6%)、巨细胞病毒(47.5%)和曲霉(23.2%)。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无基础肺部受累的患者发生孢子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有肺部受累的患者(64.3% vs 44.2%,P=0.046)。患者院内死亡与病原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是否存在混合感染相关(56.7% vs 33.9, P=0.013)。结论孢子和巨细胞病毒是ICU内免疫抑制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无肺部基础病变的患者孢子感染发生率更高。

  • 标签: 免疫抑制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孢子菌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在疫情暴发早期,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对该疾病的不认识,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疗效欠佳,但随着对该疾病本质的不断揭示和临床救治经验的积累,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的疗效亦逐渐清晰。本文结合笔者参与武汉救援经验谈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的临床应用的介入时机。

  • 标签:
  • 作者: 王芊霖 陈文倩 李朋梅 詹庆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体外膜氧合(ECMO)是治疗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的终极支持方法。使用ECMO的危重症患者常常会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CMO回路会显著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如增加分布容积和降低清除率。危重病的病理生理也会影响抗菌药物的PK,如全身炎症、液体复苏、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恶化等。这些PK改变可能增加治疗失败或毒性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回顾了ECMO对成人抗菌药物PK影响的研究,并对可能的给药方案提出初步建议。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抗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70例移植受者在术后3 d的信息,按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分级,分为AKI 1级组(14例)、AKI 2~3级组(29例)和无AKI组(27例),计算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3 d内AKI的发生率为61.4 %。与无AKI组及AKI 1级组相比,AKI 2~3级组术中输注血浆量更多(中位数分别为0、0和200 ml,P=0.02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0、0和14.3 %,P=0.023)。与无AKI组相比,AKI 1级与2~3级组术后第1 d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中位数分别为119 g/L、106 g/L和104 g/L,P=0.03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KI 2~3级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56 h)较无AKI组(中位数49 h)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AKI 1级组(21.4 %)及AKI 2~3级组(24.1 %)较无AKI组(0)受者的术后3个月全因死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7)。结论移植术中输血多及发生心血管事件、术后贫血较重者发生AKI的可能性增加。移植术后AKI会延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术后3个月全因死亡率。

  • 标签: 肺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作者: 陈盛松 张祎 詹庆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科,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北京 100029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科,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呼吸机相关性损伤(VILI)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通过构建VILI小鼠模型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方法①实验1(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VILI与自主呼吸对照组小鼠的组织基因芯片数据GSE9368和GSE11662,通过统计分析获得DEG,运用韦恩图获得两个数据的共同DEG,然后使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共同DEG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在线数据库(STRING)对共同DEG进行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并运用CytoScape软件、分子复合物检测分析插件(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中最大团中心性(MCC)、最大邻居连通度(MNC)与度(degree)算法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②实验2(相关基因编码蛋白验证):构建C57BL/6小鼠大潮气量(20 mL/kg)VILI模型,并设自主呼吸对照组。取小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实验1中筛选出的关键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免疫组化验证。结果①实验1结果:GSE9368数据中筛选出114个DEG,其中上调99个,下调15个;GSE11662数据中筛选出258个DEG,其中上调188个,下调70个;获得共同DEG 66个,其中上调61个,下调5个。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共同DEG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同DEG主要富集于细胞黏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通过STRING及CytoScape构建差异基因PPI网络图和重要子模块,并获得拓扑分析MCC、MNC及degree算法得出的交集基因,分别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整合素Itgam、CXC型趋化因子配体2(CXCL2)、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L-选择素Sell及CC型趋化因子受体1(CCR1)。②实验2结果:构建大潮气量VILI小鼠模型结果显示,与自主呼吸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结束后0 h小鼠组织有所损伤;通气结束后6 h组织结构受损明显,肺泡腔可见不同程度出血和塌陷,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及间质还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对拓扑分析交集前3位基因IL-1β、SOCS3、MMP-9的编码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通气时间延长,小鼠组织中IL-1β、SOCS3、MMP-9蛋白表达逐渐上调,6 h时与自主呼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β(积分A值):8.40±2.67比5.10±0.94,SOCS3(积分A值):9.74±1.80比5.95±1.31,MMP-9(积分A值):11.45±6.20比5.36±1.28,均P<0.05〕。结论基于GSE9368和GSE11662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ILI与炎症损伤、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浸润相关;IL-1β、SOCS3、MMP-9蛋白可能为VILI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生物信息学 炎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