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作者: 许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54
  • 简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粉刺、青春痘。它是由皮脂分泌旺盛、毛囊口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通常发生在青春期,但也会在成年人出现。

  • 标签: 中医科普;痤疮
  • 简介:摘要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 标签: 语文语感 深情朗读 语言积累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系统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开端,在全新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活动要逐步实现高效化,以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助力。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现状来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想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我们需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在下文内容中,就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例,研究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旨在实现全新的基础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途径    引言:    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因此基于新课改对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学习信心。经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发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因此为使生活化教学融入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还应该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存在于小学生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则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生活能力提升,对其思维能力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借助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在学生知识基础能力较强,并且自信心得以建立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具有创新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撑。    二、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始体现滞后性,想要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我们就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科教学提供保障。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合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束缚,体现出现代化教育工作者创新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数学教学的过程要严格符合新课改要求,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理论学习和学生能力的相互转化,体现数学学科魅力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用性,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达成,为学生成长提供助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物品买卖”的小组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分别饰演卖家与买家的身份,教师在将生活中的人民币发放到小学生手里,让小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课堂买卖,在买卖过程中让小学生认识到人民币,从而实现《认识人民币》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观察,增强体验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的通过观察行为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这种观察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也包含课前和课后环节 [2]。例如:在《认识直角、画直角》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直角的,学生一听都会踊跃发言,说:“电视机、书、桌子、窗户、门等都是直角的”。又如:在《认识线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里寻找线段,学生们兴致盎然,主动去教室门口、操场上、洗手间等地方寻找。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进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三)教学实践生活化    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手段。通过实践,學生能够巩固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当进行“比例的应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统计校园植物类型,之后进行比例计算。而当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制作一些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学具,或者去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的各种形状,加深其对形状的理解。与此同时,通过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强其合作、思考能力。    (四)利用生活联系,引导合作探究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数学研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并且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3]。例如笔者在教学圆周率一课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圆周率的数值是 3.14,而是事先布置学生用硬纸片做出大小不等圆,想方设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去除以直径,所记录出的数据基本上都在 3.14左右,最后让学生阅读《祖冲之与圆周率》。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所说的圆周率是这样被发现的,既激发了探索数学海洋的兴趣,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结语:    综上,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教学知识之前的联系,并致力于利用这些联系开展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在逐渐提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展,在激发小学生数学学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景标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J].科教文汇旬刊, 2014, 10( 12): 104-105.     [2]刘玉清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J].青年时代, 2015, 12( 13): 224-225.     [3]韩兆新 .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J].教育, 2017, 12( 04): 258-259.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