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把"蔡文姬戏剧化",在郭沫若之前的名家是程砚秋的《文姬归汉》,而且认定《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所作,"第十四拍"已成为程派唱腔名段之一。发表公正评价曹操的历史论文,在郭沫若之前至少有袁良义、万绳楠、崔谦、翦伯赞、袁良骏、刘亦冰、王昆仑、吴晗等。从郭沫若本人经历和写作具体进展看,始终念念不忘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综合起来看,"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是创作《蔡文姬》的内在思想基础。评价曹操的文化思潮和迎接建国十周年的社会热潮,营造了"替曹操翻案"和"重睹芳华"的氛围,是创作《蔡文姬》的外部因素。周恩来的口头建议,促成郭沫若撰文"替曹操翻案"、创作《蔡文姬》"替曹操翻案"。三者交融,使郭沫若的《蔡文姬》表现出了创作心境的纠结。

  • 标签: 郭沫若 蔡文姬 照着我写 替曹操翻案 程砚秋 《文姬归汉》
  • 简介:与郭沫若同时的三大历史考据家是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郭沫若年齿最小。郭沫若与王国维虽未谋面,却一生“最钦佩”王国维的学术,被吸引了“几乎全部的注意”;郭沫若与陈垣有过两次互访,为登门的陈垣题书名,走访励耘书屋留合影;郭沫若1961年曾两次看望陈寅恪,在吟成“壬水庚金龙虎斗,郭聋陈瞽马牛风”的对联之外尚存考史相通处——了解古人苦心孤诣、深究夸诞学风根源。

  • 标签: 郭沫若 20世纪 历史考据家
  • 简介:郭沫若离世距今整整30年,现就所了解的郭沫若史学研究作一回顾。郭沫若离世的最初一二年,以回忆、纪念性文章为多。1982年郭沫若诞辰90周年之际,中国史学会召开纪念学术报告会,成为研究郭沫若史学的契机。刘大年《学习郭老》将郭沫若比作“一部百科全书”,称其为“社会主义的司马迁”。

  • 标签: 史学研究 郭沫若 学术报告会 中国史学会 百科全书 社会主义
  • 简介:本文论述《贞观政要》成书后,由作者吴兢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奏进。此后流传的各种版本,都来源于此。日本学者原田种成提出的《贞观政要》曾由吴兢于唐中宗、唐玄宗时两次奏进,其书流传也由此分为两个系统的说法难以成立。

  • 标签: 贞观政要 原田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