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中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炎症生物标志物预测预后的能力,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的204例ccRCC患者,使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ccR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将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C指数、矫正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及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FPR和年龄(P<0.05)、肿瘤大小(P<0.01)、血红蛋白(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P<0.01)、前白蛋白(P<0.01)、症状(P<0.01)、手术方式(P<0.01)、肿瘤坏死(P<0.01)及TNM分期(P<0.01)等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ccRC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为FPR[风险比(HR)=2.583,95%可信区间(CI)=1.082~6.164,P<0.05)、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HR=2.785,95%CI=1.222~6.345,P<0.05)和TNM分期(HR=4.044,95%CI=1.813~9.021,P<0.01)。FPR预测预后的C指数(0.72)及决策曲线(DCA)较传统炎症生物标志物更好。由多个独立因素构成的列线图对ccRCC术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外周血高FPR是ccR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FPR、PLR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对ccRC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肾癌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SMP)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处理1.5~2.5 cm范围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住院的1.5~2.5 cm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SMP组和MPCNL组进行治疗,每组32例。SMP组患者年龄1~67岁,平均43岁。结石平均最大径1.9 cm。MPCNL组患者年龄9~69岁,平均45岁。结石平均最大径2.0 cm。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2~14 F和16~18 F肾穿刺通道。SMP组和MPCNL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3)d vs(5.2±2.0)d,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2.7±28.5)min vs(72.9±17.6)min,P=0.001];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6%(29/32)vs 87.5%(28/32),P=0.689];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7 371±3 584)元vs (19 762±4 300)元,P=0.019]。术后需要止痛药分别为3例和10例(P=0.030);术后发热分别为5例和7例,两组均无术中或术后输血患者(P值均>0.05)。结论SMP与MPCNL均具有术中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SMP手术时间较MPCNL长,但术后平均住院日较短,住院费用少,且术后患者舒适度较高。

  • 标签: 超微通道 微通道 经皮肾镜 肾结石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