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心肌肌钙蛋白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建立参考区间至关重要。然而通过何种恰当的筛选标准选择合适参考人群,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忽视此问题将会导致错误的医疗决策。参考上限取值随检测技术提高而变更。探讨参考人群选择问题在国际尚未达成一致。筛选标准的替代生物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及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关系。建立心肌肌钙蛋白参考区间还需考量的因素及研究方案。针对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种族特异性问题,应建立并应用性别和/或年龄特异性参考区间。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 参考区间 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紧密连接(TJ)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感染科收治接受住院治疗的6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感染性腹泻组,根据腹泻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性腹泻(<14 d)27例、持续性感染性腹泻(14~29 d)21例、慢性感染性腹泻(≥30 d)16例;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度脱水26例、中度脱水24例、重度脱水14例;另选取同期非感染性腹泻患者70例作为非感染性腹泻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感染性腹泻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粪便中TJ蛋白ZO-1、Occludin水平。结果64例感染性腹泻组患者粪便中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共18株占25.00%。三组受试者中,对照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高,其次为非感染性腹泻组,感染性腹泻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腹泻组患者不同腹泻持续时间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组患者、持续性感染性腹泻组患者、慢性感染性腹泻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腹泻组患者不同脱水程度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比较,轻度脱水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脱水组,重度脱水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感染性腹泻患者腹泻持续时间及脱水程度有关。

  • 标签: 粪便微生物 感染性腹泻 紧密连接蛋白 闭锁小带蛋白 闭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04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持续治疗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治疗前后单核细胞TLR4表达情况(TLR4 mRNA、TLR4阳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比73.08%,χ2=5.22,P=0.022);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哮喘缓解及喘息音消失时间、肺部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D8+、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表达、TLR4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2组均未记录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rhIFNα-1治疗RSV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加速患儿症状改善,同时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单核细胞TLR4表达。

  • 标签: 肺炎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呼吸道合胞病毒 Toll样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变化,探讨其与SLE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80例SLE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内膜增厚组(A组)24例和内膜正常组(B组)56例,同时分别收集其年龄、BMI、血压、血TC、HDL-C、LDL-C、TG水平、尿蛋白定量(24 h)、ESR、CRP、抗心磷脂抗体、血肌酐、病程、治疗情况。以35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C组)。ELISA法检测3组血清CD147水平。分析SLE患者血清CD47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A组血清CD147水平[(238±30)pg/ml]较B组[(198±30)pg/ml]和C组[(150±26)pg/ml,F=67.908,P<0.01]升高;且SLE患者血清CD147水平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24 h)呈正相关(r=0.389,P<0.05;r=0.323,P<0.05)。②A组BMI、高血压比例、血TC、传统危险因素数量、尿蛋白定量(24 h)、SLEDAI、血清CD147指标明显高于B组(P均<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147[OR(95%CI)=1.039(1.014,1.065),P<0.05]、尿蛋白定量(24 h)[OR(95%CI)=2.598(1.033,6.534),P<0.05]为影响SLE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D147为SLE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动脉硬化 抗原,CD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