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高分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视觉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经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患者21例,在术前1周及术后4个月行前视路高分辨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通过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情况。采用视觉功能障碍(VIS)评分进行视觉功能的评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TT可清晰观察21例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白质纤维束的中断或完整现象,稀疏或饱满情况,也可以显现前视路白质纤维束与鞍区肿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中断型8例,连续型13例)。术前前视路白质纤维束不同形态患者的V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9,P=0.497),连续型和中断型与视觉功能预后相关,前视路白质纤维束形态完整型的患者术前视觉功能状态及术后4个月时的预后均优于中断型(P=0.014)。结论:高分辨DTT能直观显示前视路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并对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的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高分辨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 鞍区肿瘤 前视路 视觉功能障碍
  • 简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课堂教学事件的积极反思与总结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常态研究。在本次事件中,张老师不仅对产生的问题有着详细的描述和反思,并且进一步做了问卷调查的分析,并得出了基于反思研究的结论与观点。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位观察细致、善于研究反思的教师。“一碗水”如何端平,需要我们仔细斟酌,常常白省。对待学生们的方式、方法可以不同,而且应该是不同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其个性,有其特点。我们的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也应该体现在情感的沟通、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对待学生们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一定建立在对每位学生的一片等同的爱心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 标签: 教学反思 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事件 亲身经历 问卷调查 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