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肠吻合口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口再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 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 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 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 P=0.003)均明显下降。胆肠吻合口直径2~3 cm组与>3 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 P=0.778),近期胆管炎(χ2=0.121, P=0.728)、胆漏(χ2=0.121, 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χ2=0.205, 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肠吻合口直径>2 cm即可。

  • 标签: 肝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分析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诊治与手术情况。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SANT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8岁。11例行开腹脾切除术纳入开腹组,1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纳入腹腔镜组。分析患者特征,比较两组手术和并发症等指标。脾脏SANT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确诊依赖脾切除术后的免疫组化检查。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腹腔镜组[(8.2±2.4)d比(5.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脾切除患者未见SANT复发或转移。脾脏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治疗首选推荐腹腔镜脾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389例壶腹部周围癌及胰头癌接受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多发淋巴结转移、病理发现肿瘤胰胆管来源是患者胆肠吻合术后发生上消化道梗阻的危险因素(均P<0.05)。本研究认为再次外科手术或支架置入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发生的上消化道梗阻均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