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常言:“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为了套狼,宁可牺牲孩子,这合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语文建设》发表过一篇《因声起意与流俗词源》的文章,作者指出:这里的“孩子”可能是“鞋子”的讹读。因为,在一些方言区中,“鞋子”就读成“háizi”这条俗语应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 标签: 鞋子 语文建设 国际会议 孩子 方言区 俗语
  • 简介:文章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就如何监测与搜获新词语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全文包括三个部分:从“粉丝”说起;关于跟踪相对新词语的问题;新词语监测工程及其实施方略。

  • 标签: 新词语 原有词语 监测 搜获
  • 简介:<正>一个好的刊物,既可以推动学术事业,更可以培植学术队伍。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好的刊物就是好的导师。我想起《中国语文》。我给《中国语文》投稿,开始于1956年。当时,刚大学毕业,是个21岁的青年。《中国语文》1957年8日号发表我的小文章《动词作定语要带“的”字》,我固然为文章的发表而高兴,但更高兴的却是编辑部对文章的删节压缩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悟出了写文章、改文章的一些道道。从此,我经常从“悟道道”的角度学习《中国语文》上发表的各位学者的文章。哪怕是很小的文章,也要探测一番:文章的优点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又是怎么安排论点和组织材料的?我总以为,《中国语文》上发表文章,体现了《中国语文》的严谨的学风和凝炼的文风,只要认真学习,定能有所前进。凡是《中国语文》对我的文章所提的意见,我从来都是极其认真地对待的。有这么一件事:1965年7月,我给《中国语文》寄了一篇《关于独词句充当分句》,这是一篇不到两千字的短文。几个月后,编辑部寄还这篇短文,并附了一信。信的全文如下:×××同志:

  • 标签: 《中国语文》 分句 汉语学习 独词句 动词作定语 名词句
  • 简介:本文讨论的"V地V"格式是"及物动词+地+动词或动词结构"的格式。这是现代汉语里一种相当特殊的格式。本文用较多的语言事实对这一格式进行描写。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一、状位V;二、述位V;三、"V地V"和"用V的NV";四、"V地V"和"VOV"。文章末尾有个结语。

  • 标签: 现代汉语 不及物动词 动词结构 述位 格式 行为动词
  • 简介:<正>毛泽东关于语言运用的理论,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里,此外还散见于《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工人发刊词》《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的按语》等文章。综观毛泽东语言运用的理论,可以鲜明地看到以下三点:(一)毛泽东强调运用现代的语言,尊重现实中的语种。《新民主主义论》一文在论及“五四”运动时指出:“那时,以共产党的《向导周报》,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及各地报纸为阵地,曾经共同……提倡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新文学和白

  • 标签: 毛泽东著作语言 语言运用 反对党八股 语言因素 共指 现代汉语书面语
  • 简介:本文讨论“很淑女”之类带有特殊性的“很+名词”的说法。文章把香港作家和大陆作家笔下出现的语言事实联系起来讨论问题。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发表笔者的见解。文章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摆出一些事实;第二部分进行语言背景的思考;第三部分进行文化背景的思考;第四部分归结全文的基本意思

  • 标签: 形容词 语言文化背景 结构槽 指人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 香港作家
  • 简介:<正>一撇开具体问题的分歧不说,张寿康同志的《说“结构”》(《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和李人鉴同志的《对〈说‘结构’〉一文的看法》(《中国语文》1979年第3期,以下简称《看法》)在结构类型的研究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说“结构”》比较重视结构的个性,强调结构的“丰富多采”,认为“可能还有一些结构,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对结构的特点和功能也摸得不透。”《看法》则注重共性,强调“归并”,认为除虚词结构外,完全可以归并到“主谓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正补结构”这四种结构之中,作者用相当大的篇幅对《说“结构”》所列举的一些结构进行了“归并”。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用“可以归并”的办法,能否解决现代汉语“结构”

  • 标签: 偏正结构 结构规律 主谓结构 述宾结构 现代汉语语法 结构类型
  • 简介: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论说汉语小句中枢语法系统的有关问题:一、汉语语法系统以小句为中枢;二、小句三律;三、动词核心和名词赋格;四、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五、“两个三角”的研究。本文的讨论,以现代汉语语法事实为对象。近年来,笔者多次分别就以上问题做过专题论述,本文是笔者见解的综合性反映。

  • 标签: 现代汉语 汉语小句中枢 语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