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常规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2组患者的步行训练均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每次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6 min步行测试(6MWT) 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FMA-LE)]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步态。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6MWT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器人组治疗2周后与组内治疗前的6MWT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和FAC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步频和步态周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与常规步行训练相当。

  • 标签: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脑卒中 步行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素质教育是指从整体上关注学生的发展规律,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以其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把“自我管理”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主体发展。

  • 标签: 高中 自主管理 德育模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INAHL,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全面检索2019年3月31日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总体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7项,样本量共计319例。汇总分析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有助于增加患者膀胱容量(WMD=68.89, 95%CI [35.04,102.74]),减少残余尿量(WMD=-25.68, 95%CI [-34.03,-17.32]),增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单次排尿量(WMD=33.41, 95%CI [9.60, 57.23]),减少排尿次数(WMD=-3.44, 95%CI [-4.18,-2.70])及平均漏尿次数(WMD=-1.74, 95%CI [-2.85, -0.62]),并降低下尿路症状评分(WMD=-6.60, 95%CI [-8.31,-4.88])。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个人相关因素、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环境因素等方面了解江苏省内居住于社区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影响其伤后就业的因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脊髓损伤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的潜在方法。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基于国际脊髓损伤(InSCI)社区调查—中国江苏项目,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框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社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总体健康和幸福感评价等方面。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就业相关基本情况,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问卷726份,其中541份通过电话访谈、152份通过网络链接以及33份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完成。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在家/外出时是否有人照顾(OR=0.405)、损伤时年龄(OR=0.949)、个人因素(OR=1.068)、活动和参与(OR=1.034)以及环境因素(OR=1.043)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从事带薪职业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居住在社区的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率较低(22.80%),活动受限和环境障碍为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全面的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足够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将有助于患者重回工作岗位。

  • 标签: 脊髓损伤 社区调查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就业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