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测序(mNGS)在间质性肺病(ILD)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诊断为ILD伴感染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mNGS检测,分为mNGS组(n=18)和对照组(n=43)。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实验室及胸部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NGS检测与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2组患者比较,除了mNGS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其他临床变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NGS组检测结果与临床综合判断结果符合率为83.3%,传统实验室培养结果与临床综合判断结果符合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有50.0%(9/18)的患者根据mNGS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44.4%(8/18)的患者经调整治疗后病情好转。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NGS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其中mNGS组患者30 d、180 d、360 d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氧合指数、丙种球蛋白使用、mNGS检测均与ILD伴感染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HR=1.01,95% CI:1.00~1.01,P=0.001)和mNGS检测(HR=0.12,95% CI:0.02~0.98,P=0.048)是ILD伴感染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NGS检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明确ILD伴感染患者致病原,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肺部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者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64(57,65)岁,年龄范围为36~66岁,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9/L,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9/L,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并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6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治疗,1例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最终2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余5例患者死亡。结论重症非HIV者PCP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气喘、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囊状影及实变影,外周血mNGS检查能够为诊断重症PCP提供依据,为治疗争取时间,减少病死率。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 外周血二代测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