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格里格的一生平静愉快。挪威政府提供不菲的年金使他致力音乐创作,他的音乐与他一样具有一种首尾一贯的抒情美意。《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唯一的一部大型协奏作品,因其色彩绚烂、清新脱俗、优美感人而令不少钢琴演奏家频频涉“手”,录音版本多如过江之鲫。我听过很多版本,许多演奏家把这部作品的感悟仅仅局限在风格品味上,而能使感情提炼升华到至善境界的版本并不多见。听此曲最能使我心动神动的是两位师从穆奇切斯库的罗马尼亚人。一位是英年早逝但给我们留下这曲傲然奇气的利帕蒂;另一位就是至今半红不红,在此曲表现上清秀厚重兼备的扰太人拉度·鲁普(RaduLupu)。

  • 标签: 罗马利亚 钢琴家 鲁普 生平事迹
  • 简介:当歌剧被无数次地宣告死亡之后,中国歌剧界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与不安,所有歌剧人都似乎面临着难以应付的困扰和挑战,也想到并提出过不少无可奈何的设想和建议。不过,歌剧在高等学府内却表现出异常的执着,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歌剧实验中心的歌剧创作和歌剧演出,还在告诉我们: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坚持就是英雄。

  • 标签: 中国歌剧 高等学府 执着 华东师范大学 宣告死亡 歌剧演出
  • 简介:为期三天的“2008中国歌剧论坛”在紧凑而充实的议程中圆满结束了。短短三天的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歌剧艺术家、歌剧院团负责人、剧作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剧理论家、研究员、评论家、制作人等几代歌剧艺术百余同仁共聚一堂,各抒己见。由于从事的职业不同,因此所探讨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每位歌剧人的见解和阐述均十分精辟而独到。由于篇幅所限,本期仅选登以下几篇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歌剧 歌剧艺术家 大众 负责人 歌剧院 剧作家
  • 简介:继2006年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的世界性庆典之后,今年又迎来了贾科莫·普契尼诞生150周年的日子,世界各地已经开始上演他的歌剧作品以示纪念。本文所回顾的便是普契尼的处女作品《群妖围舞》。

  • 标签: 普契尼 初试 歌剧作品 世界性 莫扎特
  • 简介:美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汤姆森曾写道:“前苏联音乐之所以是现在这种音乐,是因为前苏联作曲家在多年前就决定那样写,苏联共产党接受这种形式,人民也接受它。我认为,大多数俄国人相信他们的政府和国家。这些伟大的官方公众人物必然如此。在那个审查无比严格的时期,他们不可能仅凭欺骗手法就能成为民族作曲家的。”此话不错!

  • 标签: 音乐评论家 苏联共产党 作曲家 公众人物 前苏联 俄国人
  • 简介:也许这是个难忘的日子:2007年5月21日;也许这是个难忘的阶段:2007年5月5日到此时此刻。老人的眼睛永远含满了笑意,他这双眼睛向外放射的时候,仿佛憋不住地要让歌声流淌起来。他的轮椅被服务员推进了通往候机大厅的走道,后面跟着相濡以沫的妻子阿蒂莉(Atele)和侄子,他们没有回头,默默地走了。而他慈祥的眼神也许会在每个见到他的人的记忆里永驻。

  • 标签: 贝尔冈齐 跟踪采访 老人 中国 服务员 眼睛
  • 简介:事例:1808年12月8日,维也纳大学大厅,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首演。慢板乐章结束,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要求重复演奏一次。这个乐章当时被听众如此地厚爱,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指挥在演出观众生疏的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时,将《第七》的乐章穿插进去,以博得观众的掌声。

  • 标签: 古典 维也纳大学 交响曲 贝多芬 乐章 观众
  • 简介:“如果没有歌剧,人们将无法了解该世纪一半的艺术思维…正是透过歌剧,我们才真正把握了那个时代感官美所达到的深度。”罗曼·罗兰的这段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莫扎特歌剧的全部意义。而小小的邮票同样电能体味出莫扎特歌剧的魅力。

  • 标签: 歌剧艺术 思维方式 莫扎特 集邮
  • 简介:当柏林爱乐乐团列访上海的话题日渐升温,“莱托”或“卡拉杨”的名字成为近来社交的时髦用语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楼里也悄然出现了一位老外身影。经打听,才知道他是刚来不久的客席教授,而他的经历却引起我极大的好奇。

  • 标签: 歌剧 柏林爱乐乐团 华东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