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1年3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同制定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防控指南》,这是国内第一部针对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本文将对脐静脉置管操作前评估、置管后管理的各个要点进行解读,从导管放置深度及尖端定位、集束化护理、脐静脉置管留置时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胸腹腔并发的处理5个方面阐述并发防控相关推荐意见。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并发症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尖端位置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的留置时程及其并发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 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44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接受UVC的3 020例早产儿。收集早产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一般基线数据、UVC留置时程及拔除原因、并发类型及发生时间,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低位组(置入深度3~5 cm)和高位组(处于靠近右心房入口、第8~9胸椎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组间UVC留置时程和并发发生率(例次/导管日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特征,Cox回归分析并发发生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置管时程的最佳截断值。结果3 020例早产儿中男1 624例(53.8%),出生胎龄29.9(28.4,31.6)周,出生体重(1 264±301)g,高位组2 172例(71.9%)。高位组与低位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不良孕产史、胎膜早破时间>18 h、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母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经UVC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位组UVC的留置时程长于低位组[7(6,10)比4(3,7)d,U=23.42,P<0.001]。高位及低位组的并发总发生率分别为20.0及70.8例次/1 000导管日,高位组主要并发为堵管、导管尖端移位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9.3、3.5、3.0例次/1 000导管日),低位组的主要并发为堵管、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导管尖端移位(45.8、6.3、5.4例次/1 000导管日)。ROC曲线结果显示,高位组及低位组UVC留置时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及4.5 d;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位及低位组均随着UVC留置时程的延长,堵管、导管尖端移位、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比例升高,其中高位与低位组的堵管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8,P=0.024),导管尖端移位和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ICU住院早产儿的UVC并发以堵管为主;低位UVC的并发发生率较高;不建议低位UVC的留置时程超过4.5 d。留置UVC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并发发生。

  • 标签: 婴儿,早产 脐静脉置管 位置 并发症 留置时程